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

来源 :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测定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含量变化,探索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启动机制,并初步探索于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的最佳时机.方法 ①钳夹法坐骨神经损伤造模:取16只新西兰大白兔,重量为2.0~2.5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3天、7天及14天组,每组4只,对照组仅分离、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之后逐层缝合,未做其它处理,另外三组同一人利用同一把直血管钳完全闭合钳夹右侧坐骨神经30s,钳夹段长度为3mm,建立兔坐骨神经损伤模型;②坐骨神经匀浆上清液制备:取对照及损伤3、7、14天的兔坐骨神经(取损伤部位上下各2cm),按200mg组织/ml蒸馏水的比例,利用组织研磨器进行匀浆,高速离心取组织上清液,-20℃保存备用;③生长因子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4组匀浆上清液中NGF、bFGF和BDNF的含量;④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人防腐股骨标本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人工股骨标本之间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探讨人工股骨标本在髋关节生物力学实验中的可行性,为骨科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的标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单足站立位受力模型,在Instron-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验测试机上对各标本行预加载处理5次,消除股骨松弛、蠕变等时间效应影响后,开始对各标本进行正式实
目的:基于目前的临床证据,系统评价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按照既定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OVI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查找有关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疗效的非干预性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检索相关文献,并按照既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按照”最佳证据合成模型”进行证据合并。结果:最终纳入42篇观察性研究,共
目的:通过体外构建许旺细胞循环牵张力学模型,对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实施循环牵张应力刺激模拟载体神经的缓慢牵张,探索循环牵张应变刺激对周围神经来源许旺细胞增殖以及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力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肢体延长中的神经生长延长机制.方法:循环牵张应变刺激加载:体外培养6d龄大鼠许旺细胞并传至P3代,按照刺激强度分为0、5%和10%形变组,利用ElectroForce3200力学试验仪搭
目的: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MRI上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s,T1W1)出现的脊髓低信号现象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以“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1-weighted MR images”、脊髓
目的:制备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明胶支架,复合纤维化细胞体外初步构建组织工程纤维化。方法:取猪股骨近端松质骨,用环钻铸成中空环状骨,高压水枪冲洗后,经脱脂、脱钙、脱细胞等处理,制成环形中空支架,通过大体观察(敷水状态)、扫描电镜、天狼星红、Hoechst 33258染色对支架特性进行评价;采用酶消化法从牛尾椎间盘中分离纤维环细胞并传代培养;将纤维环细胞以5×106/ml密度接种在支架上,体外培养21d后
目的:在不同内固定物及固定方式下,观察其对锁骨中段1/3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最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选取成人尸体锁骨24根,去除软组织,剔除病理标本,保持锁骨完整性,统一行中段1/3斜形骨折,按临床手术方式予以锁定钢板上位、锁定钢板前下位、重建钢板上位和重建钢板前下位内固定,并在骨折断端粘贴电阻应变片,将试件两端用PMMA材料包埋固定后,置于Instron-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
会议
目的:采用低渗联合冻干技术对传统脱细胞神经支架材料进行改良,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构建和临床神经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Kg,取双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3组,每组12条.正常对照组(A组):不经任何处理,取出后立即置于PBS中备用;Hudson方法组(B组):采用TritonX-200、Sulfobetaine-10及Sulfobetaine-16对兔坐骨神经进行脱细
目的:制备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并探讨其与山羊髓核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猪关节软骨经研磨、脱细胞、冷冻干燥技术等处理制成三维多孔支架;从山羊腰椎间盘中分离出髓核细胞,培养后获取P1代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支架浸提液毒性;将髓核细胞以5×10/ml密度接种在支架上体外培养48h,通过倒量显微镜、HE染色、死活细胞染色(LIVE/DEAD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粘附及活性。
目的:用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和脱细胞髓核基质构建新型椎间盘一体化支架,并进行理化检测,探讨其作为椎间盘一体化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取猪股骨近端松质骨,塑型成外径10mm,内径5mm,厚3mm的骨环,经过系列脱脂脱钙脱细胞处理,制备成纤维环支架部分。取猪尾髓核组织,TritonX-100和脱氧胆酸联合脱细胞后粉碎离心,制备髓核细胞外基质,将制备的髓核细胞外基质注入纤维环支架的中央,冷冻干燥,联合应用紫外照
目的:系统评价柳氮磺(呲)啶(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关于SSZ和安慰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以下7个数据库(时间为从最初到2011年10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Third Quarter 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