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痔术后大出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ya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痔术后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手术病人的0.5﹪~3﹪.防止痔术后大出血,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以手术止血为主,肛管堵塞止血为辅.若处置及时,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本组25例病例采用手术法或肛管填塞法均一次性达到止血目的,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为此,各基层痔瘘专科医生,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严格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手术操作,避免或减少痔术后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疾苦和经济负担.
其他文献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直肠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国内对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技术改进和双吻合器的应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逐渐增多,由此而产生的术后局部复发的发生率相对增多.术后局部复发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手术的失败.因为在局部复发的病例中,只有22﹪~47﹪可以再次手术,但再次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10﹪,全部复发的病例再次治愈的机会仅3﹪~5﹪,预后极差.我科自1995~2001年共行中低位直肠
大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胃、食道癌,而其中直肠癌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盲肠癌少见.我院自1985年10月至2002年6月在接诊的17万肛肠病例中,共查出大肠癌297例,误诊病例184例,其中患者自误112例,占61﹪;医源性误诊72例,占39﹪.现作分析以引起警惕,提高早期确诊率.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笔者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自创了一种铣瘘术,有选择性地选取了10例肛瘘患者,进行了尝试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本手术方法基本不损伤肛瘘以外的肛门正常组织,因而对肛门的生理功能和肛周的外观也几乎无任何影响,且器械的材料来源方便、价廉,制作简便,手术操作也简单、快捷,非常易被基层医疗单位掌握和运用.
肛瘘实际上是自从有医学史就开始有记载的一种疾病,但其手术后的并发症很多,包括粪便污染衣物、排出黏液、肛门失禁、脓肿和肛瘘的复发等,临床有时较难处理.理论上讲,完全切除瘘管组织,缝合修复内外括约肌能够治愈肛瘘,但对于复杂性肛瘘,因其支管较多,延展范围较远,彻底清除瘘管损伤较大、对感染不易控制而常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内外括约肌的作用及如何保护、修复括约肌,值得进一步探讨.
肛瘘术后创面系开放性创口,因排便或术后创面引流等因素,均可导致创面的延迟愈合。而由于手术切除了病变组织,形成了创面,加上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手术刺激,常引发便后疼痛,且术后创面渗出增加,加之病菌作用,可使局部发生炎肿,进一步导致疼痛加重。通过临床应用藻酸钙创口敷料,或传统中医药外敷,观察到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感,藻酸钙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减少时间及创面疼痛减轻方面,明显优于传统
目前,腔内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已成为诊断会阴部及肛门直肠部瘘管或脓肿的新兴手段.通常而言,除深部的脓肿外,对一般性肛瘘或肛周脓肿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慢性肛瘘,由于其临床体征不十分典型,因而往往会影响诊断者的判断.外科医生想要取得成功的治疗就必须重视该病在病理生理方面的特性表现,在某些疑难病例中运用现代影像手段(MRI和内镜超声),将有助于医生对瘘管解剖的准确认识.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十人九痔"之说.我科学习了重庆中医研究所李雨农主任创用的"硬切疗法"后,曾进行多次总结,现将近几年治疗的混合痔520例,总结报道如下.
环状混合痔多为Ⅳ期内痔与肛周环状增生的结缔组织和静脉曲张病变混合组成,其症状严重,病变广泛,对患者危害较大,为难治性痔疮.临床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若处理不当,易致肛门狭窄或失禁,或残留痔核而易复发,被国际公认为难治性肛肠病之一.1998年以来我院在外剥内扎的基础上,结合肛门整形手术,用内注外切治疗环状混合痔256例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文介绍了应用中西医结合齿形分段剥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384例,通过临床观察、愈后随访,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文介绍了自2000年至2002年,对40例环状混合痔进行外剥内注扎术式治疗的情况,并与外剥内扎术式治疗作对照观察.现将临床观察分析,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