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人群活动空间冬季小气候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第一届风景园林与小气候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具有典型气候类型的杭州地区,以浙江农林大学为试验基地,通过对师生及外来人群的行为观测,选择了人群活动相对集中的空间:分为广场、草坪、林荫道、木栈道四类.通过移动观测的方式,在冬季选择3天晴朗少云的天气,对测点进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的实测,分析数据.利用RayMan1.2软件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通过PET对各测点的人体热舒适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19.0计算各测点PET与小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实测、分析数据,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探讨在冬季,如何通过风景园林要素改善校园人群活动空间的小气候,创造健康舒适的校园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居住区绿地大型乔木群落、小型乔木群落、灌木群落三种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群落的空气温度和冠层表温,阐明不同结构特征的植物群落对微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群落降温能力随着群落冠层高度、冠幅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与其他两种群落类型相比,大型乔木群落表现出较好的空气和冠层降温效果,日平均空气温度和冠层平均表温可分别降低2.05℃和11.15℃.②同一群落林内空气温度降温能力与林缘差异并不
本研究历时2年,对上海中心城区内3个高密度住区的户外风景园林空间进行了使用者行为活动观测实验.实验统计了4类风景园林空间的季节性使用状况,分别记录了不同空间的使用者人口属性,以及使用者在空间内的活动时段和时长等情况.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中,通过与各空间的微气候环境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访问者在实际使用中对住区微气候环境的选择考量;量化分析了各季度中使用者可接受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阵风风速、空气
园林绿化关于城市小气候影响的量化评价对发挥绿化生态效益有重要意义.建立园林绿化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将绿化的影响转化到相应的小气候模型中.通过对不同植物描述模块、植物模块、计算模块、评价指标的综述,阐述了园林绿化对城市小气候影响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介绍评价了相关技术路径与软件,最后对评价模型的发展给予了展望.
空气污染是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绿化对城市污染物有吸收、阻滞、屏蔽等作用,其定量效果仍然有待深入研究.对绿植和污染物关系的研究方法工具加以分析,发现风洞实验较为准确,可以为绿植的风动力学参数确定、物理模型开发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可以方便地研究绿植参数和形态对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针对城市宏观尺度快速简便地分析绿化的作用,减少物理模型开发和边界条
城市园林树种的降温增湿效应使其成为夏季户外小气候调控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探讨上海40种园林树种的物理性的和生理性的降温增湿效益,提出了从外在形态上选择降温增湿树种的选择依据,编制了3种不同功能组序列,为满足不同的户外小气候调控的空间需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表作为下层大气运动的边界,直接影响着小气候状况.西北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降水稀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其城市绿地空间地表类型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地空间不同地表类型周围热小气候参数进行测试,定量分析砖砌铺地、裸露土壤、砾石覆盖、树皮覆盖、自然演替群落覆盖对小气候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自然演替群落对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能降低环境温度2℃,增加湿度3.5%.砾
为评估不同绿地类型对校园小气候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选取苏州大学校园内有代表性的3处校园绿地(人工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草坪)及1处硬质广场作为参照对象,在2017年夏季对其内部温湿度进行12天的连续同步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夏季高温季节,各类型校园绿地相对于硬质广场均表现出一定的降温增湿效应.其中人工乔-灌-草测量点的降温效应最为显著.②各类型绿地对人体舒适性均有一定程度的
雷竹作为一种重要的园林植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于雷竹林的研究较少,雷竹作为城市绿化竹林景观中的重要应用品种,对于其竹林环境小气候的研究及人体心理舒适度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试验以四川地区典型雷竹林——都江堰竹海洞天雷竹林为研究对象.每天定时定点对其竹林中小气候因子(氧负离子浓度、热环境、声环境、热力指数值、风速、林间湿度)进行测定;然后邀请60名受试者,每天在竹林中接受2次简明心境状
在中国老龄化快速发展与居家养老模式为主的背景下,课题关注东北旧城区庞大老年群体的户外健身环境.东北漫长而寒冷的冬季,高密度的旧城区环境,大量开放的老旧小区,老年人户外运动空间质量亟待改善.课题通过微环境分析模拟、参数化设计过程、低技术景观手段,优化老年人的户外运动空间.一是优化微气候环境,通过微气候模拟改善风光热环境的舒适度,避免高层风、永久日影等不利影响.二是优化微公共环境,研究户外运动空间向交
营造遮阴空间是改善夏热冬冷地区户外公共空间热舒适性、提高场地活力的重要策略.本文以武汉城市广场、公园两类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7~8月份的实地测量与问卷调查,获取夏季不同遮阴空间的天空开阔度(SVF)、热环境因子及热舒适主观数据.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作为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以热感觉投票(TSV)作为人的热感觉评价指标,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揭示影响户外遮阴空间夏季人体热舒适主要热环境因子与影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