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中的曼(荼)罗式语言——对建筑图形的阅读和思考

来源 :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对建筑图形的阅读和思考为基础前提,试述曼荼罗式图形在建筑创作中的启发.以荣格原型学说作为其形而上的创作哲学,以曼荼罗式图形作为其形而下的创作成果.清代黄家宫苑中藏传佛教建筑的创作、坛城、北京城的规划等都是中国古人的优秀建筑遗产,它们均体现了曼荼罗式语言.在今天看来,研究曼荼罗式图形是非常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对于建筑师而言或许会有开天目的感觉.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当代建筑和城市设计的现状,基于当代城市情感性建筑空间逐渐缺乏的背景,提出了“渗透与拼接”的设计思想.作者试图通过“渗透与拼接”的设计思路,从语汇、物质和精神
会议
边缘空间相对于中心空间,是权属关系不明确的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个体和群体对自身领域的确定存在很大的矛盾,在胡同中这种矛盾性表现得更加明显.胡同是承载交通的重要通道,现
本论文立足大连城市地区,以家庭式养老院老年人宜居空间模式为切入口,从空间的界定和老年人生活行为及心理方面进行卧室空间的分析,以探索如何提高有应用价值的适合地区特征
会议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也面临改善病人医疗环境、创造亲近舒适环境和提高医治效果的任务.住院部作为医
会议
笔者认为“非建筑”是一种对建筑的认知模式,主要功能是对技术冲动进行约束和控制.本文从概念、本质、认知体系、评价角度等方面阐释了建筑的“非建筑”认知.
大学校园步行空间因其开放性和共享性而成为校园中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是衡量一个大学校园文化底蕴深厚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融交通、休闲娱乐、交往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
会议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形态中,建筑表皮以其丰富、直观的表现力满足了人们审美需求,使建筑获得自己在新时代的生机.本文力图把握建筑表皮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深层次的挖掘出
像她的学术榜样,暮年的法国大哲福柯一样,李银河的每一次讲座、每一种言论,都可能引发出新闻。她竭心尽力维护的与性、与幸福、与正当的权利、与抑制和反抑制相关的观念,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多半已是耳熟能详的常识了,但是,在我们须臾不得脱离和超越的现实中,她竭力为之争取权利、大声为之辩护、试图将其从罪孽与不伦的指控和混沌的仇恨中解救出来的行为,比如同性恋,多边恋,一夜情,一人与多人的性关系,等等,如此超前,如
最近十年建筑媒体艺术经历的空前发展,是当今建筑在后现代波普艺术背景下发展延续的结果,技术上依赖于数码媒体和LED技术的进步.本文试图通过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和两次认知的
会议
自1997年苏州诸园林入列《世界遗产名录》以及2001年昆曲获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奖,这两种曾盛行于南方文人之间的“雅好”开始在全国南北各地、港台地区、甚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