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X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的多功能酶类,其在代谢、神经发生及发育调控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其不同的生理生化作用,昆虫羧酸酯酶一般被分为三类:(1)消化及解毒羧酸酯酶;(2)激素及信息素加工羧酸酯酶;(3)神经相关羧酸酯酶.保幼激素酯酶(JHE)属于第二类羧酸酯酶,是昆虫血淋巴中主要的JH降解酶类,可以通过调节血淋巴中JH的含量来指导
【机 构】
: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
【出 处】
:
第十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X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的多功能酶类,其在代谢、神经发生及发育调控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其不同的生理生化作用,昆虫羧酸酯酶一般被分为三类:(1)消化及解毒羧酸酯酶;(2)激素及信息素加工羧酸酯酶;(3)神经相关羧酸酯酶.保幼激素酯酶(JHE)属于第二类羧酸酯酶,是昆虫血淋巴中主要的JH降解酶类,可以通过调节血淋巴中JH的含量来指导昆虫的发育.甲基法尼酯(MF)是昆虫JH Ⅲ的非环氧化形式,是甲壳动物中JH Ⅲ的对等物.虽然现有文献表明MF的降解也主要由特异性的羧酸酯酶完成,但由于甲壳动物羧酸酯酶的研究并不系统,MF降解相关酯酶的分子特征并不明确.本文基于课题组三疣梭子蟹全组织转录组文库中发现的两条保幼激素酯酶的相似序列,对其进行了全长cDNA克隆,得到了全长2192 bp编码663个氨基酸的PtCXE1和全长2157 bp编码584个氨基酸的PtCXE2.两个PtCXE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羧酸酯酶家族蛋白的保守特征位点,包括催化三联体和氧阴离子洞等.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两个PtCXEs与昆虫第二类羧酸酯酶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它们可能也具有激素降解的功能.组织表达分析显示,两个PtCXE均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且PtCXE1在卵巢中也有高表达,这与之前报道的甲壳动物中MF酯酶活性位点一致.我们的研究还发现MF注射和眼柄切除能够诱导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两个PtCXE mRNA水平的显著上升,进一步表明了它们在MF降解中的可能作用.但是在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两个PtCXE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主要在卵黄发生早期显著上升,这与血淋巴MF浓度在卵黄发生后期显著上升并不一致,它们可能也参与其他酯类的催化.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两个PtCXE可能在三疣梭子蟹的发育过程中均起着降解MF的作用,但与JHE仅催化JH降解不同,它们可能并不存在底物专一性.
其他文献
中甸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在周边的大理州高寒地区也有分布,数量以迪庆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最多,品质较好,故名为中甸牦牛。是经牧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选育而形成的中国优良畜种之一。
以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卵巢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双标签(GST和His)的方法,用带有EcoR Ⅰ和Not Ⅰ酶切位点以及6×His-tag的特异引物扩增Cathepsin B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并连接至表达质粒pGEX-4T-2中.将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 BL21中,
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池塘养殖条件下三疣梭子蟹附肢残缺率高达30%左右,而且缺失螯足的概率最高,然而,螯足是虾蟹类捕食、自卫和交配的重要工具,因此,其缺失对虾蟹类的摄食、生长、交配及御敌能力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螯足缺失对虾蟹类竞食能力的影响研究却极为罕见.鉴于此,本研究在实验室内食物不足条件下,探讨螯足缺失对三疣梭子蟹摄食、竞食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1)缺失螯足对三疣梭子蟹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通过和其特异性膜受体结合,从而调控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在此过程中,GnRH受体(GnRHR)在GnRH信号通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研究无脊椎动物潜在的GnRH信号通路,我们分析了早前实验室获得的日本沼虾转录组数据库.日本沼虾转录组分析表明,有26个代表性的转录本包括GnRHR类似物(命名为Mn-GnRHR),可被锚定在脊椎动物存在的GnRH信号通路中.其中,Mn-G
feminization-1(fem-1)基因包括典型的蛋白互作模块ankyrin重复序列结构域,并且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存在多种表达模式.研究表明,fem-1基因在秀丽隐杆线虫的性别决定与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首次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中克隆到一个新的fem-1基因,命名为Mnfem-1.日本沼虾的Mnfem-1基因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
萜类激素在节肢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昆虫中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和甲壳动物中的甲基法尼酯(Methyl famesoate,MF)。但由于大量结合蛋白的存在,JH和MF的核受体蛋白一直未能得到明确鉴定。近年来,抗甲氧普林(Met)蛋白逐渐成为JH和MF受体热门候选蛋白,它隶属于bHLH-PAS核转录调控蛋白家族,具有较高的JH和MF亲和活性。本研究基于
节律性垂直移动的行为是许多近海浮游生物,包括部分近海底栖甲壳动物的幼体所共有的行为表现,具有特定的适应性意义和复杂的生理机制。此前有研究发现,饥饿可影响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节律性垂直移动,从而致使其洄游进程滞后甚至退出补充过程;并认为,就适应性意义而言,这种影响表明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能量收支对策不优先确保节律性垂直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