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象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历来都与气象息息相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气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三农”生产现状及“三农”存在的主要气象问题,探讨了为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和一些建议,以发挥气象科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1958-1997年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5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了海表温度(SST)和射出长波辐射(OLR)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是正相关关系,GMS-SST=28℃阈值特征线与东北冷涡强度指数、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都是反位相关系,随着GMS-SST=28℃阈值特征线的逐渐北移,副热带高压
2008年7月21日(20-20时)陕西出现了近年来较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全省共出现9站暴雨和7站大暴雨。勉县、南郑突破了建站以来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极值。21日与陕西暴雨区毗邻的甘肃陇南、四川广元等地也出现了强的暴雨过程,可见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暴雨造成西安(周至)、汉中、安康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失踪12人,直接经济损失1.36亿元。分析显示本次大暴雨过程是由副高减弱、
选取2006年7月31日与2007年8月8日发生在高原东北侧陕西境内的2次致灾性暴雨雷电天气过程,结合PUP雷达产品与自动站降水资料对雷暴系统中的地闪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尺度雷暴系统中地闪所指示的大气电场发展有自身明显特点,其演变可归纳为初始扰动、发展、成熟与消散共4个典型阶段,最后对各阶段主要特征与成因进行了解释。
用1955-2007年的地质灾害与降水资料以及加密乡镇人工监测站、乡镇自动气象站、水文降水资料针对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特点,调查分析其形成机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时间的关系,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地质灾害不同易发区的临界降水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现行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流程,研制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思路和制作流程,建成了自动运行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经过2008年的应用
利用云图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渤海西岸持续对流性天气、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了连续强对流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讨了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不稳定参数阈值。主要结论:1)9天对流天气分别出现在冷涡涡旋云系头部的南部或东南部。强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至-72℃;弱的对流过程
2008年9月5日宁波出现局地性特大暴雨,通过天气形势场以及湿度场、动力因子的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的缓慢加强西进是阻挡北仑降水东移的关键,而高温高湿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强降水出现的基础,垂直螺旋度在大雨以上强对流天气预报中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中尺度扰动流场比较好的指明了辐合中心移动基本与地面暴雨中心的移动一致,这也是中尺度雨团在北仑附近出现停滞的原因之一。
系统建立了宁波地区雷暴、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和物理量库。利用过去十年间雷暴、强对流天气发生当天08时探空资料,包含大气三维空间温、压、湿、风及其衍生的物理量,构建出25个数值产品参数指标,勾划出夏季雷暴、强对流天气发生期大气高温、高湿、对流不稳定等机理结构特征,且均有具体物理量数据表述;在雷暴、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分析中,确认了K指数、SI指数、Sweat指数和总能量指数的组合能较好的体现强对流天气发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提供的丰富预报场资料开发多种物理量场和对流指数场。根据各种物理量和对流指数的物理意义对其进行“配料”和概率集成,从而确定强对流的发生概率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性高,对强对流潜势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2008年影响深圳的灾害性天气频繁、极端天气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台风较多,为客观评估气象服务效益,以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为例,通过评估其灾害强度和灾情预损失,对比分析其实际损失,从而分析气象服务效益情况,为气象服务成效提供客观的评判依据。
气象彩信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充满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采编角度入手,对气象彩信模式作了论述。在坚持新闻性的基础上,气象彩信应兼顾气象与生活信息,突出生活气息,语言通俗易懂。针对气象彩信的基本框架,论文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具体分析,希企能从中找到一个相对完善、实用、模拟性强的通用模式,以供今后具体编辑时有所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