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微创精确内固定支架系统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l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旋转及垂直皆不稳定的TILE C型骨盆骨折目前越来越倾向进行手术治疗,而这一类患者的外科治疗对于任何一位创伤骨科医生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目前的后路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及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尝试采用创新性的后路微创内固定支架系统联合骶髂螺钉治疗该类骨折患者.[目的]介绍新型的后路微创精确内固定支架系统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及分析其近期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评估其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11.01-2013.02骨科收治的诊断为TILE:C型骨盆骨折的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皆进行了后路骨盆骨折有限切开,微创精确内固定支架系统联合骶髂螺钉手术,术中C臂观察骨折脱位复位情况,术后评估手术效果,观察相关并发症以及疼痛缓解情况的分析.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情况.临床效果采用Rommens评分法,影像学评价采用Matta评分法进行评估.骶髂螺钉评估以是否进入骶管及椎间孔为准.[研究结果]本组研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6.7岁(16-53岁);平均随访时间8.4mon(5-13mon).按照TILE分型,其中C1型12例,C2型13,C3型3例.22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6名患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1.4天(7-16)天;平均手术时间,单纯后路手术74.1min(56-84min),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56min (127-192min).临床效果评级18例优秀(excellent),6例良好(good),3例中等(moderate),1例差(poor);术后随访影像学评价14例解剖复位(anatomic),8例接近解剖复位(nearly anatomic).4例复位尚可(moderate),2例复位差(poor).最后两组患者(6例)中有3例患者残留一定的骶丛神经症状,所有骶髂螺钉位置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换药后痊愈;2例患者随访出现耻骨骨折不愈合,其骨盆稳定性尚可;1例出现骶髂螺钉松动,未发现内植物断裂的病例.[结论]采用后路微创精确内固定支架系统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具有临床疗效确实,并发症少,生物力学性能良好的特点;同时还有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其最终的疗效评估有赖于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及远期随访.
其他文献
环境友好的高效新催化剂及其引导的新催化工艺一直是化学工程领域充满活力的重要研究内容。杂多酸和离子液体由于各自拥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特性成为目前研究最为活跃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自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加长型PFNA治疗2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
会议
  目的 比较急诊与择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急诊和择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
学位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实用性的学科,在现代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正在逐渐向着应用性的角度发展,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应用;应用意识;培养  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培养,忽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评估标准和急诊行PFNA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以M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骨折微创固定治疗中的应用及技术要领.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方法治疗髋
会议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急诊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8 年2 月~2008 年9 月,采用急诊闭合复位PFNA 固定治疗22 例老
会议
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经济仍在逐步复苏阶段,未来较长时间基准存款利率可能都将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随着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推进,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收益下降较
近年来,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在电致发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设计合成新的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并研究其结构和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对电致发光新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