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某地地表瓦斯泄露来源分析

来源 :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及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西市梨树区地表发现村民水井及墙角裂缝处发生瓦斯泄露,CH4的浓度最低约2.3%,最高达5%以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据调查,某煤矿正在开采附近地区的煤层,认为地表泄露的瓦斯有来自于煤层的可能性.通过地球物理测试的方法发现煤矿的开采并未涉及村庄保护煤柱,但并不能证实地表的瓦斯泄露与矿井开采有无相关性.通过同位素分析的方法调查了地表瓦斯泄露点与井下瓦斯抽放观测孔的甲烷δ13C值,发现地表的瓦斯泄露与井下的瓦斯并无直接联系.
其他文献
分析滇池表层沉积物和柱芯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总氮、碳氮原子比及稳定碳同位素,对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进行示踪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草海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较为复杂,受内、外源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外海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水体浮游植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有机质及生产生活污水输入的影响.滇池沉积物柱芯有机碳来源一直以来以内源为主.
从新疆吐哈盆地北缘三道岭煤矿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11个层位中选择保存完好的Ginkgoites和Phoenicopsis叶片化石,分析其稳定碳同位素,获取中侏罗世早期的δ13C变化.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化石植物的δ13C变化趋势是偏负—偏正—偏负,与从海洋碳酸盐岩获得的变化相似.而根据化石植物气孔指数重建出该地区中侏罗世早期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与δ13C变化没有相关
以桂林地区凉风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系统监测,确定其氘、氧同位素值组成,进而建立季节性变化规律并解译记录的环境信息;通过高分辨率监测极端降水事件期间的洞穴滴水,查明其在短时间尺度内的响应规律;结合降水、洞穴滴水氧同位素组成,定量研究在"降水—土壤—基岩—洞穴"系统中垂直运移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值衰减的大小.通过建立大气降水和洞穴滴水之间的联系,量化两者之间氧同位素值的变化.
利用孔隙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化学等方法分析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层孔隙水硫酸根和δ13C-DIC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结果显示,KC1、KC3、KC4、K17和K10等5个站位硫酸盐—甲烷界面(SMI)分别为20cm、50cm、70cm、50cm和80cm,孔隙水总二氧化碳浓度在SMI处明显升高,沉积物发生强烈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在AOM过程中,由于12CH4氧化速率较13CH4快,故引起沉积
棕色碳作为气溶胶光吸收及气候强迫的重要贡献者,成为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利用δ13C和14C同位素技术不仅可以对棕色碳质有机气溶胶中化石燃料源和生物源进行定量解析,而且同位素的衰减过程可揭示棕色碳复杂的生成机制及其在黑碳气溶胶老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采集大气环境中、生物质燃烧、煤燃烧产生的PM2.5样品,识别并定量气溶胶中的棕色碳组分,测定气溶胶样品的吸收波长指数、质量吸收效率等
根据南京地区2013年6月1日至9月31日大气水汽和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观测,分析了南京近地面水汽和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水汽中稳定同位素值在梅雨期较高且波动较大;降雨中稳定同位素值较低,主要与水汽来源和降水过程有关,水汽稳定同位素的低值与降水事件有关,在夏季风期间水汽和降水稳定同位素基本处于平衡分馏状态.
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在进行采样、测试和数据处理时,劳动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由于人为因素还会产生较多误差.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进行环境监测时,使得监测结果更具有科技含量,规避人为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影响.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对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2006年4月16~17日,北京市发生强降尘事件.对降尘样品的长链正构烷烃碳、氢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发现其813C均值为-33.9‰,8D均值为-99.4‰.较之其他地区的表土,降尘氢同位素组成明显偏重.对比降尘第一物源区中蒙边境、第二物源区毛乌素沙地和沉降区北京周边的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情况、土壤水氢同位素组成等可知,降尘中的正构烷烃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中蒙边境,其次才是毛乌素沙地.
对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所采集的白令海表层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进行了颗粒物浓度、有机碳、氮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陆架区悬浮颗粒物浓度高于海盆区;海盆区悬浮颗粒物有机质含量高于陆架区,有机质以海洋生源组分为主,入海河流向白令海输入了大量颗粒物物质;从南至北,悬浮颗粒物的δ13C和δ15N值具有变重的趋势,特别是δ15N值正偏显著,反映了生物初级生产力与海洋中营养元素的供求关系.
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所处营养级位置的确定,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依据营养级位置划分的食物链(网)层次结构能够清晰地解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污染物(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效应.从捕食习惯的角度判定营养级位置,需要生物详细准确的食谱特征;而如果采用传统的总氮同位素分析方法,则不仅需要该生物体的δ15N值,还需要生态系统基准δ15N值,该基准值时空差异极大,并且总氮同位素方法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