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汇校》缘起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经注疏》包括十三部儒家经典的经文、古注、音义、疏文.这十三部经典是:《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儒家的主要经典都包括在内.这十三部经典在传授过程中曾经产生过多家注释解说,其中大部分失传.保存下来的古注有:《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汉孔安国注(据考是魏晋时人的伪作,却有较高的水平),《毛诗》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周礼》汉郑玄注,《仪礼》汉郑玄注,《礼记》汉郑玄注,《春秋左传》晋杜预注,《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春秋毂梁传》晋范宁集解,《论语》魏何晏集解,《孟子》汉赵岐注,《孝经》唐玄宗注,《尔雅》晋郭璞注.其主体部分是汉晋间人注.这些注有的不是汉人的旧注,但也吸收了汉人的旧说.相对于宋元人的注,这一批旧注被称为“古注”.经文古奥,后人理解困难,往往首先求助于这些古注,原因是前人认为这些古注“去古未远”,有较大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对本班幼儿家园进餐行为进行为期八周的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家园进餐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家进餐独立性远远不如在园内;在家进餐时专注度低,常常出现边看电视边吃饭、边说话边吃饭、进餐时随意走动的情况;偏食挑食情况严重;餐后习惯差等现象.为此,研究者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尝试为上述现象寻找一些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点心”进餐活动是重要活动之一,本研究采取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及实地研究法,基于儿童视角对中班幼儿“点心”进餐活动中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做了策略性研究,找到了适合中班幼儿“点心”进餐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及策略,促进了幼儿良好“点心”进餐习惯的养成,同时转变了家长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上的传统观念,加强了家园合作.
身体在儿童发展和幼儿教育中占据首要地位,但保教实践中亦存在着对身体的误读和实践盲区:过度规训身体以实现教育目的,忽视幼儿身体的感受力和适应能力,变相挤占幼儿身体锻炼的时间,错失实践中重要的保育契机等.“身体”迷失背后的原因有:观念上对身体范畴、地位和功能的认识偏差;实践中立场不够坚定,误读了《指南》精神;制度上二元的保教管理所形成的保教隐性分离.而复归的路径主要包括:反思教育观念,用整体的眼光看待
研究者围绕“幼儿园安装监控系统”的相关问题,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从结果中发现家长和教师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与冲突.因此,本文基于家园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幼儿园监控系统给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带来的忧思与困扰,并从内力(教师、家长)和外力(政府、媒体)两个方面提出化解策略,以期通过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家园关系的和谐发展.
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协助一名学龄前处境不利儿童及其父母的家庭文化资本积累与再生产,改善个案儿童发展不良情况并最终实现个案家庭的增能.同时,本研究通过对补偿方案的建构、实施与评估,试图探索一种以家庭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由社工实施,指向最终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增能的程序化、多元化的补偿模式.
本研究以“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为主题,让学前留守儿童画出自己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一起做事或活动的样子,并围绕儿童的家庭动力绘画作品通过访谈法和作品分析法对甘肃省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多数学前留守儿童表现出了压抑、被忽视的消极心理且对父亲具有排斥的倾向;母亲是留守儿童心里最重要的人;而手足是留守儿童情感寄托的重要对象.
全民阅读背景下,要真正发挥家庭在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发展的作用,需要了解清楚影响幼儿早期阅读发展的家庭环境现状.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家长访谈等方式对幼儿家庭读写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家庭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存在偏差、父亲作用缺失、幼儿家庭藏书量较少以及幼儿家庭读写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等问题;针对这些状况,认为幼儿园需要通过改善家长阅读观念、加强幼儿图书流通、组织读书节活动等方式为幼儿家庭读写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经典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沧州图书馆、《藏书报》等共同组织的“2018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于2018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沧州图书馆举办.本届论坛以“多界共融下的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新生态”为主题,旨在搭建公私藏书交流融合、全民阅读与传统文化传承协同推进方面的重要平台,使图书馆界、出版界、学术界、藏书界等
2018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上,著名藏书家韦力,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首都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版本学专家周心慧,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刘蔷,藏书家、文物鉴定专家孟宪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辑总监廖生训等专家学者,围绕公私藏书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古籍保护的创新传承等话题发表独到见解,分享研究成果,共话古籍传承利用新时代.
对于河北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来说,根据“分地域读物推广”的原理,做类似孙犁先生作品的阅读推广活动时,因连通了地方人文的脉络,接上了区域地气,就更容易把有关的活动做实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