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的DR技术监测和评估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DR对PICC置管的监测和评估,探讨DR对于该项技术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方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前壁正中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隐静脉等) 穿刺置管, 使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在胸片上定位PICC头端位置的影像学标志一直存在争议。右气管支气管角相当于上腔静脉的上界,气管隆突略低于SVC上界。心影右上缘相当于或稍高于SVC-RA连接处。因此右气管支气管角与心影右上缘(或稍下方)之间为上腔静脉范围。实际临床应用中,气管隆凸较右气管支气管角更易辨认,也可以气管隆突作为置管标志。椎体与心血管的相对位置并不固定,因此以椎体作为PICC头端的定位标志可靠性较差。前肋以软骨与胸骨柄相连,软骨在X线下不显影,致使胸片上只能辨别前肋的远端。而且,前肋随呼吸运动上下浮动,导致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定位视差。因此,以前肋或胸肋关节作为PICC头端的定位标志也不可靠。心影右上缘在胸片上有时定位较为困难,而且38%的心影右上缘由左心房构成,因此心影右上缘作为SVC下界标志的可行性降低。有学者建议,心影右上缘无法辨别时,可以气管隆凸或右气管支气管角为上界向下引垂线,4cm处邻近SVC-RA而不会进入右心房。这一距离适用于成人,但对于发育中的儿童,SVC-RA交界处与气管隆突或右气管支气管角的距离尚待进一步研究。总之,右气管支气管角、气管隆凸、心影右上缘作为定位PICC 头端位置影像学标志较椎体、肋骨或胸肋关节更可靠。 结果:影像学是指导和评估PICC置管的重要手段,其中透视和平片最为常用。 结论:PICC置管最佳位置在上腔静脉远端,表现在胸片上,PICC头端应位于右侧气管支气管角(或气管隆突)和心影右上缘之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特征,提高CT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文献。 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SPN),又称为胰腺乳头状和实性上皮性肿瘤, 属胰腺囊实性肿瘤、乳头状囊性上皮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
目的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进步,特别是64层螺旋CT,其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扫描时间短,再加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头颈联合CTA检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头颈CTA 己被临床普遍认可.容积再现图像立体直观及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等优势,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评估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得到优良的图像,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惫及克服.通过回顾性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扫描及后处理
目的:分析小肾癌16层螺旋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研究其CT表现和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8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髓质期和肾盂期增强扫描. 结果:CT平扫15例为等或低密度,3例为高密度,2例有斑点状钙化.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皮质期) 扫描12例癌灶明显强化,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3例癌灶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3例癌灶呈不均匀强化
目的:分析肾脏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动态增强. 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52.5岁.全部患者均于术前行B超和CT检查.手术为肾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CT机使用PHILIPS Mx8000 Dual 双排螺旋CT,56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及层距
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吸烟、环境污染等引起肺癌的诸多因素不断上升,肺癌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在众多肺癌中,26~30%可以发生脑转移[1],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以神经系统为症状就诊的,无肺症状而以脑转移为并发症的肺癌极易误诊[2].回顾分析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肺癌54例影像特征,提高诊断率. 方法 1.1 一般资料:54例病例中,男,39例,女,15例.最大年龄
目的: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少见。临床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流行病学特点研究比较缺乏,影像学表现易与脑膜瘤等相混淆,误诊率高,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但二者诊断效能如何,文献中鲜有报道。基于本院临床病例数据,我们回顾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 年1 月~2015 年12月我院经病理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本组资料为57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5-69岁,平均年龄41.5岁.患者均因急腹症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29例,转移性右下腹痛37例,发热31例,恶心32例,呕吐15例;体格检查显示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39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 >12×109/L) 4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早期胃癌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早期胃癌病人26例,均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采用双源 CT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Dual energy Mono plus软件,使用不同管电压下的双能量图像(100kV/Sn 140kV)产生 40 keV、70 keV 两组单能量
目的:探讨双源CT分层测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在评估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T1期患者26例及T2-3期患者31例,采用双源 CT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Liver VNC模式,将胃癌病灶分层测量双期碘浓度,明显强化的一层规定为内层,其以外层面规定为外层,测量胃壁内层、外层、正常胃壁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期
目的:研究对比单定位像(冠状)及双定位像CT在胸部肿瘤患者胸部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双定位像在胸部肿瘤患者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收集单定位像(冠状)胸部肿瘤患者50例为对照组,双定位像胸部肿瘤患者50例为实验组,统计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病灶大小、数量、边缘及钙化等各方面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辐射剂量实验组较对组降低。 结论:双定位像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