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与迭代加权最小L1范数拓展地震低频信息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目前地震资料的采集与处理技术与过程的制约,地震资料的频带范围一般局限在几到几十赫兹,缺失了低频和高频信息.高频信息主要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而低频信息则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速度分析质量以及反演结果的质量,地震低频信息不容忽视.目前,地震信息的低频拓展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压缩感知理论与迭代加权最小L1范数算法拓展低频信息,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品质. 对地震低频拓展求取反射系数,利用FFT求取其振幅谱,然后与原道记录的振幅谱进行幅值匹配;找到匹配后的反射系数振幅谱与原始记录振幅谱的交汇点,将反射系数低频能量补偿给原始记录;最后再反变换回到时间域,就得到了低频补偿之后的地震记录。 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合成地震进行处理,可以看出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重构地震记录,实现低频信息拓频。对某工区实际地震资料运用本文提出方法进行处理,频谱上低频信息得到拓展,进行低通滤波后,剖面上同相轴连续性增强并且能量有所增强。与基于压缩感知与稀疏反演的低频补偿方法处理后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地震数据都能够进行低频信息拓展,但是本方法处理后数据具有更高的重构精度。
其他文献
雷暴、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由于其发生发展突发性和局地性强,预报难道大,近几年来,广大气象工作者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所提供的基本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度、垂直液态积分含水量、中气旋、风暴路径追踪、冰雹指数等产品分析了我国典型超级风暴发生、发展的演变结构特征,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但对雷达资料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2007年7月
黄淮气旋是引起河南省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它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带来的降水量级大,强度强,很容易引起洪灾和内涝。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河南的黄淮气旋暴雨的天气形势、降水特征,给出了该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3-15日的一次黄淮气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气旋暴雨的发生、发展是大气斜压性强烈发展的结果,500hPa高空急流和700hPa低涡的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1°×1°6h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5月9日到10日的豫北区域暴雨进行诊断分析。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风槽、低层切变线和近地面冷空气。此次暴雨过程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产生,诊断分析发现从高层到低层长时间持续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向北输送丰富的暖湿空气为暴雨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沙氏指数和k指数对雷暴天气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过程开始前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
本文研究豫西中生代花岗岩钼钨多金属成矿事件,在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模式基础上建立成矿地质体的岩石矿物学判别标志,开展矿田构造岩相地质填图.结果发现:南泥湖矿田南部接触热变质作用发育,呈环状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而北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呈东西向广泛发育,从东到西依次为矽卡岩带、矽卡岩化带和弱矽卡岩化带.矿区南部围岩以泥质火山岩为主,北部围岩为碳酸盐发育的地层建造,这是影响上述两
本文对大兴安岭的岩石圈结构和隆升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兴安岭同松辽盆地之间呈现楔形碰撞,大兴安岭的生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整体地壳水平缩短为主,后期的深断裂作用和地R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了大兴安岭的垂向生长。
本文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通过偏移剖面和速度剖面来解释大兴安岭造山带及两侧盆地的地壳结构,分析各个地质单元的空问展布和相互关系。根据沿测线地震记录5个震相的到时资料,结合全波形反演,偏移成像,确定了大兴安岭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沿剖面的二维地壳结构,及海拉尔盆地,大兴安岭造山带西侧,东侧,松辽盆地的莫霍面的起伏形态及深度,整个地壳形态东浅西深。通过全波形反演,速度模型的分辨率大为提高,得到的地壳速度结构更
"束"偏移同传统的射线类偏移方法不同,将"束"内的多道数据同时进行偏移成像,计算效率大幅提高,并且利用了数据中的倾角的信息,成像结果的信噪较高(Sun et al.,2000).常规的束偏移有三个主要步骤:局部倾斜叠加形成"束",射线追踪计算旅行时和振幅因子,将"束"映射到地下成像目标区域.但局部倾斜叠加数据增加了角度的维度,数据体积很大,会严重影响计算效率.因此,局部倾斜叠加数据的压缩是提高束偏
野外地震勘探所用震源,可以看成一个点震源,产生的球面波在各个方向上能量是均匀的.但实验室所用的震源为超声换能器,换能器不能作为点震源,因此产生的超声波在各个方向上能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构造模型中影响较小,但是对于流体或者岩性模型的影响很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AVO现象.这种影响无法在实验的时候消除,只能对数据进行指向性校正,从而消除其影响,所以就要对换能器的指向性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利用半球模型对
多次波的压制是地震勘探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处理环节之一.本文利用逆散射级数对层间多次波进行压制.逆散射级数法压制层间多次波法,主要以Lippmann-Schwinger方程结合Weglein提出的求逆散射级数的理论方法,在散射序列中提出某种子序列,来预测和压制自由表层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而且逆散射级数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先验的速度信息,适应复杂构造.本文通过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得到含有层间多次波的地震记录。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的大规模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使得地震工作者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观察三维数据体,这一手段为物探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解释手段.本文利用C#编写的窗体应用软件,能够将SEGY格式或二进制格式的三维地震数据显示在Windows窗体中,既可单独显示三维数据体的主测线、横测线、时间切片,也可以进行剖面与切片的十字显示、椅式显示.所编显示系统具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