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与此的界限--论传统蒙学教育的功利与道德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研究对传统蒙学教育有几种不太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看法,一种是批评传统蒙学教育过于功利化了,另一种却认为传统蒙学教育的优点主要在于注重淳朴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归根于对传统蒙学教育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假设。这种假设看似无懈可击,其实自相矛盾。首先,在真正了解传统蒙学教育之前,没有人知道其中是否有“精华”,这种“事后诸葛亮”的看法无助于研究者的研究;其次,如果需要找到“精华”,首先需要有“精华”的标准,然而制造标准的“当下”却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因为时间永远是变的,这便是历史研究中永远存在的“彼”与“此”的界限。
其他文献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要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高等数学课在某一专业内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
组织学生做练习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压缩《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时量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大形势下,选择什么样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成了教师备课时的重要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目前的教学形势,从五个方面讨论了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管理是在教学组织中运用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良好的教学管理能科学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教学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总结,力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会议
1944 年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是近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本文在根据文献资料重建本次文教大会来龙去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力图证明边区文教大会对建国后教育发展方向和教育理论的争辩的影响。文教大会在教育领域内树立了发展样板,确立了批判对象。这就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先行插入批判,隔断了传统的知行合一教育观;批判“正规化”则是建国后教育发展出现反复的渊源所在。
会议
礼乐的出现是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礼乐教化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其内容、目的和功能等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瑰宝,是光大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智慧,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
中国教育历史中的对联及谚语是我国宝贵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在悠久的教育历史发展之中,汲取前人丰富的社会教育实践经验,以独特的形式流传并保留下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加强对中国教育历史中的对联及谚语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我国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并加强对其保护作用,从而使教育对联及谚语在传承中得以创新和发展。
郭秉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学习美国模式,将南京高等师范改制为东南大学,贯彻“四个平衡”、“以师为本”、“寓师范于大学”的师范教育主张,使南高师、东南大学誉满东南,蜚声海外。研究郭秉文在教师任用和教师培养实践中所体现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能够为我国当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教育家群在中外教育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现象,分别形成了以学派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地缘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血缘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某个时代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共同愿景或某种组织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为什么会出现教育家“群生现象”?主要有以下七个因素: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外部环境相对宽松;民间私学发达;师门或家庭影响较大;厚重的个人学术积累;用于探索的践履精神;良好的人格修养。历史上的教育家“群生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