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炽光法在碳烟浓度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2007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诱导炽光法(Laser Induced Incandescence-LII)作为一种非接触激光诊断技术,可以用来测量火焰中的二维碳烟浓度分布,具有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显示了强大的潜力。传统的方法需要采用消光法等对LII信号进行校准,来获得绝对的碳烟体积分数。近年来一种基于双色测温原理的校准方法由于具有实现简单、测试精度高、可以在线进行标定等特点得到推广和使用。本文搭建了一套LII测试系统,获得了乙烯扩散火焰的碳烟浓度分布二维图像.根据双色测温原理采用校准系统,对二维碳烟分布图像进行标定,获得绝对碳烟体积分数。研究结果验证了此套LII测试系统的有效性,可以用来进行碳烟体积分数定量测量。
其他文献
建立了一套3米高的双流化床煤气化试验装置,煤在鼓泡流化床中热解气化,半焦在循环流化床中燃烧,两床间采用气动返料阀连接.分别采用神华烟煤、龙口褐煤和大同烟煤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煤中的碳转化成煤气和烟气的总转化率达到90%以上;冷煤气效率随着空气/煤比的提高而增加;采用神华煤时焦油产率可达到1.5%;采用龙口褐煤时气化效果较好,在气化炉空气/煤比为0.3kg/kg时,冷煤气热值为10.7 MJ/Nm
采用重液分离的低密度煤粉加一定量黄铁矿粉样在高温沉降炉上进行燃烧实验,研究了O2/CO2燃烧条件下外在黄铁矿颗粒的转化行为,并和O2/N2燃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与O2/N2燃烧相比,O2/CO2燃烧对外部黄铁矿转化生成的主要物相的种类无影响,但却影响黄铁矿颗粒的转化过程和灰中各含铁成分的相对含量。O2/CO2燃烧减缓了黄铁矿转化时的氧化过程,也减轻了颗粒的破碎程度,从而可能增加外在黄铁矿颗粒引
单通道偏置射流型煤粉燃烧器是在原预燃室燃烧器、双通道燃烧器和偏置射流型燃烧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煤粉燃烧器.它综合利用偏置射流空气动力学原理和煤粉稳燃机理,并结合现场运行安全可靠、维护检修方便的要求开发研制的。该燃烧器主要由下部一次风喷口,贴壁冷却风喷口和稳燃腔室三部分组成。数值模拟和工业应用表明,该燃烧器在燃用劣质贫煤、贫煤、挥发份偏低的劣质烟煤等煤种条件下,有很好的低负荷稳燃能力和显著的节
激光诱导发射光谱分析技术是目前正被广泛发展的一种元素定量检测手段,其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精度和分析基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紧密相关。本文采用波长为1064nm的激光烧蚀煤样,以中阶梯光谱仪和ICCD分析诱导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通过试验基体的不同形态特性对各种元素定量分析特征光谱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元素分析探测限的影响,研究激光诱导煤粉发射光谱的基体效应规律,并从激光等离子体形成的理论机制上进行实验分析。
为扩大气流床气化对高灰熔点煤的适应性,在25kg/h规模的沉降式加压气流床气化装置上,对我国高灰熔点煤进行了气化特性及其灰渣表面熔融特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随O/C摩尔比的增加气化温度升高,高温有利于气化反应向吸热反应进行,碳转化率升高;但过多氧的存在,导致合成气中CO2含量升高,冷煤气效率下降;本实验条件下,最佳0/C摩尔比在1.0~1.2之间,对应的最佳气化温度为1300~1350℃;1350
本文通过模化实验研究了100KW微型燃气轮机燃气燃烧室在额定工况下的燃烧特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和火焰简壁面温度分布以及改变主燃区与点火区燃料流量比对燃烧室排放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型燃烧室燃烧特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品质以及火焰筒壁面温度分布均达到了设计指标。并且实验结果还表明随着主燃区与点火区燃料流量比的增大,燃烧室出口CO、NO排放浓度显著降低.因此,在燃气轮机燃气燃烧室设计中,主燃区
采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中生物质成分的热解过程,并采用Freman-Carroll法定量分析了三种生物质热重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木屑、落叶和菜叶这类生物质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是水分析出的微小失重阶段,之后是因纤维素等大分子进行交联缩聚的快速热解阶段,表现为放热效应,逸出的气体主要有H2O、CO2、C2H6/C2H4和CH4,最后是吸热脱链解聚的缓慢热解过程,逸出的小分子气体主
针对某支板氢燃料超音速燃烧室,分别采用了单步化学反应动力学、七组分八步反应和九组分十九步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比了燃烧反应速率、内部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采用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燃烧热释放缓慢,在流场中下游自由基参与反应,其温度场与试验值吻合更好。
火焰影响纳米颗粒合成的因素诸多。本文从两种不同的扩散火焰--同流式火焰和反流式火焰出发,研究了其对合成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大小和浓度等影响,并通过进一步对火焰结构特征和温度分布的研究来解释了火焰中纳米颗粒形成的机理。研究表明:同流式火焰相比于反流式火焰得到的颗粒粒径相对更大,数量也更多;反流式火焰虽然具有合成颗粒粒径小的优点,但是在其工程应用中仍需克服TiCl4原料浪费、合成效率低等缺点。
本文研制了育种卫星搭载试验装置,在我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的长时间的微重力环境下的防火试验。现有的试验结果表明,微重力下的试验导线绝缘层温度一直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而相应的正常重力下的试验则在不长的时间内可以达到稳态平衡状态。该稳态平衡温度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导线过载电流的增大,导线绝缘层的温度增大,微小的过载电流变化对单根导线的影响不明显,但排线的影响是明显的。在微重力排线内部的温度变化比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