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之役的另类解读

来源 :“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十三年,是皇帝“大不称心”的一年,上谕:“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
  在这一年里,需要解决施行十几年的粮政问题,它最终带动了多方面的政策“收敛”,从而结束了一个“养民”的时代(即追寻"三代”的理想),进入乾隆朝的第二个阶段,即所谓“教民”(以“南巡”与“文字狱”为代表)的时期;有人把它解释为由“宽”转"严"也是“权谋政治”的一种视角。
  在这一年里,秘密立储的“皇太子”夭折了,随即皇后去世,接着发生了金川的失利,皇帝处分了名将张广泗、第一亲信大臣钠亲,年轻的傅恒自告奋勇前往督师,——难道他就不会重蹈覆辙?他有没有这个信心?皇帝真的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都是否定性的。但他居然能够马到成功。而且很明显,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非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据钦天监正、西洋传教士刘松龄在欧洲发表的一封有名的信件里说,这场战役清军就没有取得胜利,而是私下里向对方让步,做个样子给皇帝看的。
  不管刘松龄说的对不对,这场战争的结局却远非当初预期。
  傅恒是怎样做到这点的?他怎样实现了“下克上”,“操控”了皇帝,“诱导”他做出明智而灵活的选择?并最终给他找好下台的台阶?这又是怎样一种“反行为”?这些,就是本篇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读过《叫魂》的人都会了解乾隆皇帝是何等的威严,而各省督抚大吏义是怎样使案件“不了了之”的。
  这一切表明,清朝存在一种“官场文化’,对此如果不予理会,依然“照字面理解。、“做表面文章,,恐怕就无法深入清代政治史的内层。
  作者把清代“臣下”应对“皇上”的这种行为称之为“反行为”,不管叫什么好,所谓“君臣斗智”,确是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法国高等研究院讲课时作者曾经说:所谓官员的“反行为”,可能具有如下几个要点,其一,是首先要称颂皇上圣明、臣下愚昧,如“臣跪诵之下,仰蒙圣恩,训诲周详,至为严切,不胜皇惊”,高帽子戴足,如“叫魂案’中督抚的表现;其二,要表现出十二分的卖力,如乾隆十三年傅恒奔赴金川,日行军二三百里依然连夜上奏;其三,则要乘机把实际情况,特别是所遇困难,充分讲足,以为他日地步;但不可稍事渲染,也不可自作结论,而是让皇上自己体悟;其四,便是需“装点儿分”了,如乾隆三十三年舒赫德称,若缅人有儿分投降光景,奴才等装点几分便可云云,——法兰西院士巴斯蒂( Bastid-Bruguiere)当即表示,打算把“反行为”运用于晚清史(张之洞)研究中。
  乾隆十三年,金川之役都是清史中的重头戏,它也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让人民看出许多平日不易看到的东西。
  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
其他文献
  “属州”,为元、明和清前期府之下领县的州,与直隶州不同的是它属于府,与散州不同的是它又领县。它产生于元朝,明朝大量增加,清初因之。   记载清代“属州”的文献,《实录》
会议
目的 研究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抗生素常规治疗方
  本文探源“年选”说并辨析后世学者对“年选”的认识,认为应从年羹尧整个用人来认识、界定“年选”;雍正帝在人事上放权给年羹尧是“年选”的必要条件,而年羹尧用
会议
  科道共同构成明清时期的监察系统的主体,也是古代君主获取政治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被视为朝廷的“耳目”。如何发挥其作用,其职权如何,每个朝代的君上都有自己的一
会议
目的 就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予以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
“地铁需要政府支持,到2010年,广州要建成地铁线245公里,这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地铁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寻求投资资金运营补亏的平衡,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央六部及汉官对满族事务的管理。第二部分,通过对清代官制的考察,结合本文第部分内容,表达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平常所说清朝“以满族为
会议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实施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抢救效果影响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50例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以分析,根据所使用不同护理分为观察组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应用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遴选本院2017-04月至2020-04月收治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通过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
  清代,捐纳同八旗士家子弟及科举正途一并成为清代选官的重要途径。清廷为了掩饰卖官之名,将捐纳与情愿捐献,甚至同政府强行摊派、抑买等行为相互混淆,统称为“捐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