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机外延及临床运用

来源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tr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脾胃病以虚为本,处中焦,与五脏相关,为气机之枢纽.又脾胃与外界想通,易虚易实,因虚至实.故脾胃病基本病机除本脏所病,或因于气,或因于热,或因于寒,或因于湿,又于神机相合,与伏邪相关.结合笔者近年来已把理脾胃相关方剂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均取得较好疗效,文中就脾胃病机外延试进行探讨.五脏之中,心脾通过经络相连。故在心系疾病临证中,治心与治脾往往殊途同归,即所谓“异病同治”。人参汤即理中汤,为脾胃正治之方,而枳实薤白桂枝汤,笔者往往作为心胃同治处方运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在临证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儿夜咳与进食过多有关,以黄芩二陈汤或保和丸加减往往可取桴鼓之效。笔者还发现其他如小儿呕吐、腹泻、厌食以及一部分皮肤病均以调理脾胃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另外咳嗽与脾胃密切相关,即现代医学所指“胃食道反流性疾病“说引起的慢性咳嗽,用以加味四七汤合左金丸取得较好疗效。妇科疾病以调经为基础。笔者在临证中反复验证人体月经周期运动的动静升降形式,并且将该观点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临证中发现一部分疾病逾期而发、久治不愈往往与伏邪相关,这类疾病广泛存在于临床各科,在治疗这一类疾病是十分强调脾胃的排毒功能,通过灵活采取扶正、祛邪、调升降、清湿热等综合疗法,对一些疑难杂症如婴儿湿疹、痛经、慢性肝炎等可能会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其他文献
《金匮》作为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而且还充分体现着中医学术特质.如其燮理阴阳,不是单纯地治阴治阳,而是在论治中,认识到阴阳相互之间的关;而因为气与血之间相互影响,在治疗时治气从血分着手,治血分从气分入手;针对肝与脾的关系,尤其重视脾运,但脾运的前提又是肝木的柔顺,才能保证脾运的正常;又因为血水同源,论治不能把血水分开.血水同治不单是仲景在杂病论治中的重要治则之一,也是妇人病论治的重要治则.这
中医学认为:水湿、痰饮与瘀血作为临床常见的病因及病理产物,而津血同源,相互影响,两者常同时出现,故治疗上应"血水同治".在《金匮要略》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以及妇人病等篇章,把活血化瘀,养血行血、温阳行气等治法,与利水、化饮、祛痰等治法,依据血、水致病的偏重,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将血水同治的思路广泛应用于水肿、瘾闭、黄疸、瘸痼、痈脓、血证以及妇产科疾病等诸多疾病的治疗中。血水同病的治疗思路对当今临床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立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共性病机,即湿热蕴结、寒热错杂兼脾虚血瘀,拟加味甘草泻心汤为基础方.再结合患者个性病机,辨证分型,确立脾胃湿热证、胃火上犯证、心火上炎证、阴虚火旺证、气虚下陷证、阳虚寒湿证等六个主要证型,为临床提供明确有效的诊疗建议.
脾阴虚是客观存在的现今医家多注重脾阳受损,至今脾阴虚的理论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其实本条乃太阴脾阴不足证。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倍芍药成六两,《本草经疏》谓其能“收阴气”。临床上常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脾阴虚所致的经久不愈之腹痛。患者诊断为脾阴虚腹痛,则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若腹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都有论述白虎加人参汤方证,在此,笔者对《金匮》中的白虎汤的应用进行介绍。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白虎加人参汤中的人参的功效则正如张锡纯所说的“实能于邪火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中盖有化合之妙也。”故该方在解热之时无忘益气养阴,体现了仲景的顾护中焦脾胃的整体思想。现代临床上常用该方治疗糖尿病及一些发热的病症,效果显著。这也与《金匮》运用该方治疗喝病及消渴有相对应之处
大承气汤为仲景所创峻下法代表方剂,由于其泻下之力峻猛,运用得当疗效颇佳,但运用不当则易伐伤正气,故临证需谨慎辨别应用.本文通过仔细研读了仲景《伤寒论》相关条文,分析了仲景在阳明病中运用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总结出包括胃肠燥屎积聚、热象汹涌、脉实、阴损等表现症状及分辨方法.以期为该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简明的辨证线索.
笔者从事金匮要略教学与研究近40年。《金匮要略·痰饮病》篇,翔实地记载了张仲景运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后,对其出现多种变证的处理方法。本文讨论了支饮病病案举例.从诊治经验可以看出,支饮病系列病案体现了支饮病病证变化多端;支饮病系列病案体现了治疗痰饮病的原则性;支饮病系列病案的治法体现了治疗痰饮病的灵活性;支饮病系列病案的方药体现了治疗痰饮病的灵活性;支饮病系列病案对临床思维颇有启发.
文章通过对古今咳嗽病医案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并以其为切入点,运用频数、因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咳嗽病医案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咳嗽病的发病规律、辨证规律、治疗规律等,阐明了咳嗽病发病的病理基础,症状群与证候类型等咳嗽病辨治的关键问题,并对咳嗽病治疗的核心药物、常用方剂、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等加以评述和探析,为咳嗽病的诊疗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提供
《金匮要略》的杂病诊疗体系极为丰富,载有众多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治疗杂病经方,建立了中医诊治杂病的范式.本文将从病、证、症的角度分析《金匮要略》杂病辨治体系,并从中找到杂病的辨治规律。仲景以辨病论治为纲,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辨症论治。以病论治和以症论治的方法看似与中医辨证论治精神相悖,实则不然。参看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对“病、症、证”关系的阐述即可明晰:“病与证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
痛风主要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腻,痰浊内蕴,痰湿留滞关节导致,日久化热使急性痛风产生.慢性痛风以痛风石、肾脏病变为特征.痛风石以质软,边界清为特点,符合中医的痰生百病的理论.痰为病理产物.因此,在慢性痛风期,化痰散结法为其治法.慢性痛风治疗上辨证用药:慢性痛风初期体格强壮,正气足者使用五苓散加减,脾虚为主者合四君子汤加味,肾虚为主使用真武汤加味。常用药物有泽泻、土茯苓、浙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