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放疗进展

来源 :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管癌的基因谱和治疗手段取得进展,但传统的放疗或放疗参与的综合治疗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这里对食管癌的放疗相关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其他文献
女性生殖器官在形成、分化过程中,由于某些内源性因素(染色体异常等)或外源性因素(使用性激素类药物)的影响,原始性腺的分化、发育、内生殖器始基的融合、管道腔化和发育及外生殖器的衍变可发生改变,导致女性内外各种生殖道发育畸形.一篇汇总多篇诊断方法学的系统评价认为,先天性女性生殖道畸形总的人群患病率约为7%.而部分女性生殖道畸形患者可终身无临床症状而未行诊治,因此,其真实的患病率推论应更高些.女性生殖道
绝经发生时间、绝经前后的症状在不同个体中差异很大,但总体上绝经过程漫长,伴随症状繁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均造成明显影响;而且不仅影响女性当时健康,还对其后续老年阶段的健康有明显影响.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绝经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绝经领域在过去的20多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了解到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不仅可以缓解绝经相关症状,还具有骨
纵观腹腔镜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人们在追求扩大手术指征、完成更难更复杂手术的同时,又要保持甚至提高腹腔镜的微创优势,这应该是该术式发展的原动力.过去20年该手术领域的飞速发展,进一步证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来说带来的诸多益处,如更小的切口,更少的疼痛和创伤,更少的并发症,更短的住院时间,更快的恢复和更好的美容效果.妇科腹腔镜手术发展至今技术日臻完善,但也面临着如何追求更加体现微创理念、带给患者更多人文
自1927年Sampson定义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以来,至今已有9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内异症的诊治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从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到世界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健康问题;从卵巢“巧克力囊肿”到分布广泛、形式各样的“盆腔沙尘暴”;从经典的经血逆流理论到“在位内膜决定论”再到“源头治疗”的多种学说互为补充;从根治性的手术到“缓解疼痛,改善生育,综合治疗,长
20年来,医用网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促进了女性盆底重建领域的发展,但以聚丙烯为材质的不可吸收医用网片植入后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逐年增加,引起了国内外妇科医师的关注和警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曾于2008年和2011年先后2次就经阴道植入网片相关并发症进行了安全警示.虽然FDA暂未将经腹网片骶骨阴道固定和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的应用
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DUL)是一种罕见的、生长方式特殊的子宫平滑肌瘤类型,是一种与常见的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的疾病,占子宫肌瘤的0.08%~1.94%,发病年龄为21~39岁.多以大量的,边界不清的,肌瘤直径在0.5~3.0cm范围内,融合性的平滑肌瘤结节累及整个肌层为特点.
子痫前期是孕20周以后新发高血压伴有新发蛋白尿或原有蛋白尿加重或出现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妊娠期特有疾病.约10%的妇女有孕期高血压问题,子痫前期的发病率为2%~8%.子痫前期和子痫是导致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0%~15%的孕妇死亡与其相关.如何预测并有效预防子痫前期,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近年来,在子痫前期的预测和预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引起盆腔相关器官(膀胱、小肠、直肠等)和(或)结构(阴道前壁、后壁、穹窿等)膨出的一类疾病.多产、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延长、子宫切除、肥胖、便秘、负重甚至遗传因素等均导致该病.文献报道,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类影响超过50%中、老年女性的世界性疾病,据联合国世界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在未来30年,随着人类老龄化问题加重,将会导致由于盆底功能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跃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单一手术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疗效.根据循证医学原则,把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有效方法合理运用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患者提高疗效有积极作用,并已成为旨在改善预后的有益策略.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对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进行了探索与评估,但至今尚未形成标准的局部晚期食管癌
纵览近百年来整个外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在不断涌现的新术式新技术的推动下,从粗放到集约,从开放到微创的发展史。但是正是依托于新技术新术式的应用,才有今日外科学的蓬勃发展,胸外科也是如此。每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新术式的出现,总伴随着怀疑与争议,也正是于此,才使之在质疑声中不断完善更臻于完美。纵隔镜从最初的诊断性应用为主,逐渐发展到治疗目的,正是医务工作者不断积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推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