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艺术哲学与艺术人类学间的分歧及成因

来源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onak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艺术人类学之间的分歧日益白热化.导致这种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西方艺术哲学在18世纪末完成了机械艺术与美的艺术的二元划分,后世学者则多将西方艺术和非西方艺术中不符合美的艺术概念的艺术品贬斥为工艺品.西方艺术哲学并非从来就是自由而开放的理论.该领域的二元划分起初是为了超越法则和社会惯例对西方艺术的束缚,后来却因西方中心主义、线性进化论和种族中心主义的影响,被肆意运用到非西方艺术的研究中.第二,西方艺术哲学和艺术人类学往往没有在统一的语境意义下使用一些关键概念,如艺术和在艺术之前加上定语的原始艺术、部落艺术、异域艺术、民间艺术、土著艺术、无文字社会中的艺术,以及天才等.这些概念或含有线性进化论的意味,或带有殖民主义话语的痕迹,或有特定的时空限制.第三,在解释艺术经验方面,双方都陷入了二元思维,即功利和非功利.实际上,包括美的艺术在内,艺术生产和接受的经验都不可能是某种纯粹审美或非审美的经验.艺术经验是多样而混融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在研究资料的整合方面尚未实现系统化、准确化、完整化;在学术研究方法方面存在难以超越西方话语体系的危机;在学科建设方面难以形成规模以及各学科通力合作的态势.
其他文献
《记忆大师》是中国电影的一次科技实践,记忆置换的信息技术增强了故事的炫目效果,但影片存在的“信息”弱化等问题导致的意义扑朔迷离和“安全”的迷失.影片内容似乎也在指
现代交通设施极大拓宽了南京居民的活动空间,也对他们的时间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南京城市及个人开始形成一定的活动节奏.下关地区商贾与旅客具有双重的生活节奏,可从城市的活动
《南田民居营造技艺》是弥足珍贵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历代南田人的生活记忆,更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文化积淀,提高了城乡风貌的文化品位.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
文章基于对吉林省部分非遗传承人群的田野考察,分别从某些非遗项目濒子消亡的现状及其转型重生的问题、传承人边缘与艰辛的生存状态、传承人创作时精神状态以及非遗传承对于
“视觉”在过去二十余年内已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围绕着“视觉性”而展开的社会-文化批评却忽视了图像与生俱来的知觉经验.本文通过梳理视觉研究从艺术史、“
地域特色文化和乡土精神家园,是“一方水土”的两个侧面.既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本文主要从农村文化礼堂的角度,考察浙江在培育地域特色文化,构建乡土精神家园方面的做法和经
为了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加
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传统手工艺为主要特色的保护区.随着保护区内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传统手工艺存续的文化空间开始萎缩.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区建设的不断
保护传统村落与地方饮食文化是相互作用并共同发展.充分认识传统村落保护对自身环境中直接关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饮食文化的基本作用,对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保护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