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人类对喀斯特洞穴的利用

来源 :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遗产拥有全新保护理念和保护措施。根据6项评价指标,提出保护性利用和破坏性利用的洞穴利用方式。在贵 州荔波遗产地内经过野外调查具体分析得到结论:(1)人类与洞穴资源具有原生协调性。在有史以来利用方式中,保护性 利用67%,破坏性利用33%;现今利用状态下保护性利用62%,破坏性利用38%。(2)人类对洞穴的利用取决于社会、经 济等因素的发展情况。古代出现的利用方式12种,保护性9种,破坏性3种;近代出现利用方式,保护性利用2种,无破坏 性利用;现代出现的保护性利用5种,破坏性利用4种。经济越落后,对资源依赖性越强,利用方式越多,保护意识越强,协 调性越好。(3)在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内保留部分洞穴利用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以来保 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l%;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 发展较落后,因此保留利用是可行的。另外,人类生存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的洞穴利用方 式,成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充分显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证据。由此可见,在将来贵州锥状喀斯特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在其内仍然保留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利用方式足有必要的。 洞穴利用方式 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以来保 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l%;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 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 发展较落后,因此保留利用是可行的。另外,人类生存受到地理 环境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的洞穴利用方 式,成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充分显示 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证据。由此可见,在将来贵州锥状喀斯特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在其内仍然保留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利用方 式足有必要的。 洞穴利用方式 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以来保 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l%;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 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 发展较落后,因此保留利用是可行的。另外,人类生存受到地理 环境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的洞穴利用方 式,成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充分显示 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证据。由此可见,在将来贵州锥状喀斯特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在其 仍然保留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利用方 式足有必要的。 洞穴利用方式 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以来保 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l%;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 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 发展较落后,因此保留利用是可行的。另外,人类生存受到地理 环境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的洞穴利用方 式,成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充分显示 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证据。由此可见,在将来贵州锥状喀斯特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在其 仍然保留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利用方 式足有必要的。 洞穴利用方式 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以来保 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l%;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 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 发展较落后,因此保留利用是可行的。另外,人类生存受到地理 环境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的洞穴利用方 式,成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充分显示 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证据。由此可见,在将来贵州锥状喀斯特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在其 仍然保留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利用方 式足有必要的。 洞穴利用方式 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以来保 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l%;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 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 发展较落后,因此保留利用是可行的。另外,人类生存受到地理 环境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的洞穴利用方 式,成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充分显示 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证据。由此可见,在将来贵州锥状喀斯特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在其 仍然保留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利用方 式足有必要的。 洞穴利用方式 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以来保 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l%;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 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 发
其他文献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八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尤其是荔波锥状喀斯特锥峰单体最典型,地貌组合形态最丰富,代表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特征,反映出大陆热带一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模式与过程。第一批遗产地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多期演化历史;代表地球热带一亚热带典型的锥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在分析修文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和现状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花卉业的发展对贵州乡村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行了探讨。从利用花卉提高旅游知名度;利用办花展促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利用花卉丰富旅游新产品等三个方面例举了成功的模式,就“花”与旅游结合发展,创出贵州旅游品牌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论述了安顺旅游气候的基本特征,并对安顺市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
论述了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森林旅游开发策略。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结合所形成的新兴产业。通过分析黔江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黔江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休闲农业与一般农场最大的差异在于两者的收入来源不同。广义而言,休闲农业也是属于休闲农场的一种;若从服务业观点出发,可将“休闲农业”定义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附带从事的一种休闲服务业,可说是一种从事休闲服务业经营的个别农场或农企业;而所谓“休闲旅游业”则泛指所有提供社会大众休闲旅游、观光游憩的场所或企业之总称。 从上述休闲农业的市场范畴、市场区隔、经营利基、以及经营策略的探讨,已经明显指出休闲农业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集体方式从事农业生产,建立了农村的新制度,农村成为农民生存依赖的中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由人民公社组织转成生产大队,为了增产改成包产到家责任制,为了都市化与工业化更成为转型的重心,到底大陆的农村如何因应工业化与商业化之需求来转型,让农民更有利,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重建农村让其成为新农村更是当前政府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原创朵丽新农村,是将农业故事化,在故事
艳山红镇摆拢村文明生态新农村旅游发展方向,主要是根据摆拢村的实际科学规划,为市民提供度假、休闲的场所,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保护地蔬菜设施栽培,及名、特、优、新、野的反季节特果基地等。营盘地、马鞍山退耕还林地,可发展立体农业。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对新农村建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三都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剖析、乡村旅游对解决三都“三农”问题积极意义的探讨,提出了三都乡村旅游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办法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