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一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西藏地下水位和地应力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2008年导航定位技术进步与创新专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基于“北斗一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在汶川地震期间西藏地区地下水位和地应力监测中的情况,并对监测数据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
其他文献
从介绍路径规划原理开始,给出了路径规划模型和经路层调整的一般规则。包括经路等级与功能等级一致性,路段比率要呈金字塔结构,主行车路与连接路等级调整的规律和升降级原则。
我国导航电子地图是可视化技术发展的产物。本文从数据源、地图设计、制作工艺流程、数据编辑等方面分析了直接影响导航电子地图可视化水准的数据因素;并提出了在合法利用基础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制图综合、地图投影、地图符号以及多尺度地图、要素分级显示等传统和现代地图制图技术于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工艺中,使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能够较好地满足可视化的应用需求。
通过对北斗车辆导航系统中的道路网的数学模型、空间索引和拓扑结构的研究,设计了“四叉树+R树”两级索引方法,即在区域空间采用四叉树索引,四叉树网格内采用R树索引。此方法实现了在空间和效率之间的灵活调节;同时采用基于线段的拓扑结构模型,设计了数据的存储模型。
以石家庄市的单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设为实例,描述了GPS 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系统集成、检验测试、应用效果等方面。
从路网的连通性出发,讨论了在导航电子地图领域的几个基础概念:几何连通性、导航连通性、狭义交通限制和广义交通限制,并以GDF规格为例,建立了广义交通限制的基础模型。
移动通信和GIS技术的同步发展促成了各种移动位置服务(LBS)的快速发展,但是,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更新慢,使用栅格数据作为数据传输格式,无线网络传输速度不容乐观、用户端地图数据表现力不足.Mobile SVG作为无线网络领域新的矢量图形格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最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将以可伸缩矢量图形(SVG)为基础,介绍其在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共享、更新、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随着“精准林业”研究的不断深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同时对于定位的精度要求也不断提高,简单的单机定位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将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引入到林业问题的应用上,探讨建立林区CORS系统的原则、技术、方案。
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是当前世界石油地震勘探的一个重点区域的工作。本文回顾了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的发展简史,分析了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论述了综合导航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综合导航技术和声学定位技术的开发研究内容和过程,对将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以焦作地区1∶2000航测为例,介绍GPS RTK的作业方法,分析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为GPS RTK应用于航测像控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分析了GPSRTK的测量精度,以及空三精度,证明其满足1∶2000成图的要求。
精密单点定位中,无模糊度模型,通过历远间差分技术来消除初始相位模糊度来求取历元间位置差,并通过位置与位置差的组合来完成精密单点定位。由于难以模型化误差改正、接收机噪声等误差影响,位置差参数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行位置差与位置结合过程中,当误差呈系统误差特性时,会对定位结果产生累积性作用。因此,对于误差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求得位置差的基础上,研究了位置差误差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