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德育之蹲身教化

来源 :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83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来看学生,从心理上尊重学生,不给学生乱扣帽子,在班集体建设中,积极地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优良品德和积极力量,从而发展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为目的的德育过程.回顾后小养正百年,早在建校初期,第一任校长钱穆先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其实就蕴含积极理念的萌芽.所以,为了更好地能实现“以人为本,德性体验”的教育方式.2016年度,我校正式推行“积极德育”,同时也邀请了无锡市教科所胡麟祥老师为做了“打开积极教育的视窗”的讲座.每一位教师尝试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积极的心态管理学生.在这样的积极德育的引领下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了教育问题学生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着许多热点问题,诸如:怎样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怎样建立儿童合作发展有效机制、怎样培养儿童的习惯等。而笔者所面临的就是怎样转化这个孩子的问题。结合积极心理引导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引导教育:积极教育需耐心为本、细致为尚,积极教育需注重方法、跟进疏导,积极教育需巧置阵地、由知导行,积极教育需不断反思、积累更新。
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作用于学生的方方面面,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那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赞同,赞许,鼓励,激励,肯定等,指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减轻心理压力,摆脱心理负担,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让他们生活上或学习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因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帮助学生的一大
细细想来,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迷上照镜子呢?主要因为没有镜子,充满孤独感,有了镜子,增加认同感。用话语的温暖让孩子释放来自外界对心灵的压力,语言是面镜子。这面镜子,会纠正一些小小的错误,让孩子得到正确的认识,随时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面镜子,会欣赏一些小小的进步,帮助孩子重新认识不一样的自己,养成自尊自信的好品性。成为一面消除孤独感,增加认同感的镜子吧!让孩子带着积极的认可,去走漫漫人生路
学生工作是一项心灵启迪心灵、情感激发情感的事业,班主任唯有将自己的心智模式调到孩子们的心灵频道,才能共同奏响成长的和弦,才能真正唤醒师生生命深处成长的力量。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是啊,善良之于德育,就像灵魂之于躯体,所以在积极德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好善良这一层面,于是笔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思考.然而,什么是善良?孩子心底的善良又在哪里。
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从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入手,整合心育德育资源,拓展德育体验空间,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以正面的干预转化学生,以生活的历练发展学生,德育工作才能时时处处走在学生成长的前面,防微杜渐,提高实效.
家长会,是由学校或班级召开的和家长交流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会议,其特点是学校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与绝大多数家长取得联系,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成绩,全面发展.家长会对形成教育的合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家长会上,家长除了可以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学习交流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同时,家长会的召开,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化,加强家校联系,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除了
“铁打的餐桌,流水的孩子”成为一个流转的德育基地,一个传递温情的德育基地。一年级是小学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餐桌,大舞台,当孩子们自觉做到“安静吃、吃干净、桌面清”的时候,其他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老师亦能迁移,轻松指导和驾驭。流转的餐桌让孩子们慢慢变化的同时,新任班主任老师的德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在悄悄转变—积极阳光地面对一年级午餐、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流转餐桌和谐融洽了师生情谊,
积极德育是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研究交叉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德育理论的创新和拓展,它要求教育者遵循积极主动的干预原则,将德育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有机契合,通过对受教育者自我道德成长能力的培养,加深并强化受教育者的积极德育情感体验,促使其道德社会化过程的完善.积极德育具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着力人格塑造,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和指南.
《礼记·曲礼上》说“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可见古人将十岁作为人学习的起点,因此称十岁为“幼学之年”.梁启超曾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里,十岁,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除了心理机制、认知模式、感悟能力开始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渐成雏形,这一阶段是进行德育的最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