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丝素纳米颗粒结合物的生物合成及作为药物缓释系统的体外评价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丝丝素是蚕茧脱胶后获得的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蛋白纤维,这种丝素纤维可溶解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如氯化钙和乙醇水溶液三元系统中,经过透析脱盐处理后可获得分子量为8~70Kda的水溶性再生液态丝素。 改变蚕丝脱胶和丝素溶解的条件就可以制成分子量范围分布不同的丝素肽混合物(10~200kDa)。当将这种再生液态丝素迅速引入到能与水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或丙酮中,丝素蛋白因快速失水、变性而引起其结构β化,就生成乳白色的丝素微粒。经过有机溶剂的分离就可以制成粒径分布在40~120nm范围内丝素纳米颗粒。这种结晶性的丝素纳米颗粒不溶于水,但经过超声处理能良好分散在水溶液中。应用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丝素纳米颗粒表面存在的ε-氨基将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多肽药物-胰岛素固定在丝素纳米颗粒表面,制成固定化胰岛素的丝素纳米颗粒或称之为胰岛素-丝素纳米颗粒生物结合物(简称Ins-SFNs)。本实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Ins-SFNs生物结合物的体外特性作了系统分析,探讨了这种生物结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或条件。当戊二醛浓度为0.7%、丝素纳米颗粒与多肽药物之比为15:30(mg/IU)情况下,4℃交联8h可获得较好的最佳修饰效果,其回收率可达到90~115%。当胰岛素与丝素纳米颗粒表面氨基共价结合后,其生物结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对胰蛋白酶消化的抵抗力都有较大提高;Ins-SFNs在血清中的体外半衰期也明显高于自然胰岛素(2.5倍)。上述实验结果充分表明,胰岛素与丝素纳米颗粒生物结合后,其在体外和体内的生物稳定性明显提高。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蚕丝蛋白制成的丝素纳米颗粒,不仅是酶修饰或固定化的优良载体,也是多肽药物良好的缓释载体,具有研究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其他文献
法院法庭外的院子里穿梭着来来往往的人,让我有些发晕。我仿佛隐身了似的,没有人注意到我:对于他们来说,我太小了,才10岁,或许还不到十岁,谁知道呢!可我必须到法庭找一名法官
选用三个桑树品种资源,云南插鸡桑、瑞穗桑、滇桑,分离得三个内生真菌。通过生长测定、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产物黄酮类物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插鸡桑0.0104mg/ml
人们常说,服中药不要吃绿豆,免得降低或消除药效。这样讲是否有道理呢? 绿豆气味甘寒,有清热解毒、消暑生津,利水消肿的功效。生豆捣味,以豆浆、米泔或姜汁调和,外敷可治浓
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大分子蛋白质,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与单体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高吸水材料。本文阐述了高吸水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以及利用丝素蛋白
目的 评价铅对作业女工子代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某冶炼厂职工学校 94名小学生(6~ 10岁 ,其母亲孕前至调查时从事铅作业 )作为接触组 ;以无铅污染的农村小学 94名学生作对照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 是从桑叶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抗菌及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内生细菌。本文利用基于统计学的试验设计(Response sur
会议
植物活性多糖拥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而且大多数毒性较小,在预防疾病及开发保健产品上优于其他化合物,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文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pH值对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条件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
采用鲜桑果原汁、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生产桑果酒,成品酒质量稳定、酒色紫红;酒体澄清透亮、无浑浊状;果香纯正、口感柔顺。
利用稀释培养法从缫丝废水中分离到几株家蚕蛹油降解细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对家蚕蛹油的降解能力,其中H73、H23、H1、H5和H43菌株在72h内对家蚕蛹油的降解效果分别达到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