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化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源的碎片化建构--以北路梆子为例

来源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范式"概念的产生是"常规科学"的,"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便称之为"范式",这是一个与"常规科学"密切相关的术语.但这一范式概念被迅速扩大了使用范围,因为其所带来的普适性意义.在研究中,"范式"特指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结构与表现形式的典型复杂文化存在物.这种存在物是具体社会交往的历时过程中生成,与其所处时代具有内在相关性,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象物.当依附于社会存在的基础发生变革,其"范式"必将发生转化,依笔者在大量田野基础上的判断,旧有民间戏曲的复杂结构来源于旧有农耕机制上的集权产物,在文化以"产业"的形式寻求利益点的经济化时期,民间艺术资源将呈现出合久必分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综合性艺术会将原有的整体性解构,在原有艺术因子碎片的各点形成单元或者多元的新的创新发展样态,表现为新的"范式"建构.本文试图以山西北路梆子为例,对这一问题做初步阐释.
其他文献
民族艺术之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象征与隐喻载体,民族艺术一方面具有民族共同体娱人娱
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美术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
笔者从符号消费理论角度人手,基于民间艺术当代符号价值的分析,探究当今消费社会背景下"民间艺术何以能产业化"的内在理论渊源,一方面可为民间艺术产业化路径规律及民间艺术
由于气的联系,当艺术媒介成功地被创造出来时,它就可以实现身体、媒介、天地之间的感应,创作者的身体感受,可以借着气、象实体化地传递出来,从而使得艺术活动具有整体性,而非创造、
古村落作为区域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建筑艺术的承载者,清晰地记录了中国乡村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脉络,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加快,
万荣花鼓所在的晋南地区位于黄河东岸,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尧、舜、禹都曾在此建都,古汾阴(即今天的万荣)曾是历代皇帝幸游之地.万荣花鼓是击鼓和舞蹈相结
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以院落围合的独栋花园洋房组构,其建筑风貌异彩纷呈、样式多元,整体分为地域特色鲜明(如英国都铎式、法国孟厦式、西班牙连拱廊式等)的西式折衷、江南园
依据这样的理论观念和研究视角,本文以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研究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文献阅读基础上,透过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及其所构建的空间,试图解析土家族吊脚楼
迪庆是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多宗教相融共济,各民族文化极其丰富的地域,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歌舞文化深受影响,面临着被淡化、替代、失传或变异
门头设计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表征着当时社会一定的属性和文化内涵.那些大户人家,在门头设计上也有着万般的讲究.如山西乔家大院的精雕细刻的砖雕式门脸设计,安徽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