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养成效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在三所农村小学选取了有过入园经历与无入园经历的两类儿童182人,对比了这两类儿童在小学的一到六年级阶段中在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学习态度、降级情况、家庭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差别.研究发现:与没有入园经历的儿童比较起来,有过幼儿园学习经历的儿童在小学期间更容易得到同伴的好评,降级的可能性更小,入园儿童与未入园儿童在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期望、供养能力上差异显著.本研究建议:积极鼓励农村幼儿入园,提高农村幼儿三年入园率;大力提高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为了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需要对农村入园儿童的学习费用进行补偿,并向家长(尤其是父亲)宣传幼儿入园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在社会转型时期,侗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一样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压力,由于种种原因,侗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裂.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试图从教育的视角提以政府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幼教机构为依托、倡导家庭积极支持配合的学前教育侗族文化传承路径,以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入园难,入园贵"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思路:有人主张政府加大投入,举办公办园,尤其是普惠性的公办园;有人提倡国家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也有人提出借鉴西方经验,采取政府购买幼儿教育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本文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核心,重点阐述西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基础;西方政府向谁购买、为谁购买、重点分析西方
《纲要》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两个《(纲要》中关于儿童艺术教育部分的比较分析,从情感体验突显程度、个性化和过程取向的体现程度、儿童主动性彰显程度、综合化与生活化程度、政治化与德育化倾向的体现程度等维度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儿童艺术教育所发生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儿童艺术教育变革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变迁、教育思潮的变革、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等.
由于幼儿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人们对教育理论在幼儿在职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感到迷茫.还原教育理论在幼儿在职教师教育中的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影响在职幼儿教师教育中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师范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不高;2、幼儿教师对教育理论的价值认识;3、在职幼儿教师教育的培训者水平;4、现有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依然较低,其理论学习基础不扎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六岁以前是陶冶幼儿人格最重要的时期,且教师的人格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激励性人格、灵活变通性、爱心与同理心三个维度分析《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宗作校长身上的教师专业人格特征,并对幼儿教师专业人格培养提出以下建议:l入学前的鉴定和选择; 2.幼师院校对幼师生的幼儿教师专业人格培养; 3.职后培训——幼儿教师专业人格成长的实践促进.
制定适宜的教师专业标准已成为各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则由于岗位的特殊要求而更加复杂、多元.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领域里,美国多个组织机构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在实践中不断竞争,从而拥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以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与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近年颁布的幼儿教师标准为例,介绍标准的结构和核心标准,分析其中的共同内容和价值导向.希望对
作品取样系统是一种真实性表现评价,由发展指引与发展检核表、作品集(或档案)和综合报告三个相互支持的系统组成,涉及幼儿发展的七个领域.我国学前教育评价可以借鉴作品取样系统具有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注重评价与课程的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弹性的评价架构等特点,在建立科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评价与课程和教学相结合,真实记录和评价幼儿,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评价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随着教师聘任制在幼儿园的实施,出现了多样化的幼儿教师聘用方式.目前幼儿教师大体分为事业编制内人员、合同制人员以及未签订合同的临时聘用人员,并且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园的增加,非编制的幼儿教师数量远远超过了编制内幼儿教师.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的收入、稳定性、职称评定、社会福利、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不同聘用方式下幼儿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希望这些差异的分析为改善非编制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提
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尤其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成为目前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快速优质发展的重大障碍.本文基于教育均衡视角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流动中所出现的师资配置严重失衡、教师流动方向明显不合理、严重失序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和分析,并基于相关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从国家、幼儿园、教师三个层面对幼儿教师流动的内外部成因进行了具体探究,进而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与思考.
本研究采用一对一测查的方式对159名来自北京和甘肃的回族和汉族儿童在假设情境下使用的冲突解决策略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发现,儿童使用冲突解决策略民族差异显著;相比汉族儿童,回族儿童在不同意愿场景下会更多使用逃避策略,更少使用协商策略.而在资源有限的场景下,两个民族儿童都倾向使用谦让策略,除此之外,回族儿童会倾向于从自我出发,更多使用控制策略;友谊质量更能影响回族儿童对谦让策略和控制策略的使用;儿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