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经典贯通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 :全国第二十五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科自1984年首创“经典回归临床”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中医临床经典在教学中核心地位,强化中医临床经典对人才培养的引领示范作用,创建本科经典贯通式教学新模式.本研究以国家精品课程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临床案例视频资源库建设与运用,针对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反复读经典,反复做临床,传承岭南中医特色,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平台及师资优势,将中医临床经典学习贯通于中医本科五年学习,构建从本科前期-初期-中期-后期贯通式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本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本虚标实,以正气亏虚为本,以心脉瘀阻为标.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所言“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
本研究立足名中医经验传承,建立了名中医李赛美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专家系统,并基于偏序理论对李赛美教授诊疗糖尿病的学术经验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融多种辨证于一体;关注病证主要特征,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方证对应,常多方合用;药随症变,量亦随症变,并巧用药对;重视疏肝调志;标本同治,燥湿清热以治标,健脾补肾以固本.本研究为中医辨治糖尿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主治少阴病兼风寒表证.方中麻黄味甘温,归肺、膀胱经,透邪于皮肤毛孔之外,温通经脉,深入积痰、凝血之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逐瘀,如《神农本草经读·附子篇》:“气味辛、温,有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破癥瘕、积聚、血瘀,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细辛,辛温性烈,外散风寒,内
仲景立法治病,有其独特的规律,其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良,有的放矢,这己为历代医家所公认.然而仲景用方亦随证进行辨证加减,并非一成不变.对某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情况下,以经方与有效时方相配,因人因病制方用药,则疗效更为显著.本人在随师应诊过程中,根据黄教授活用四逆散的临床经验及以往病案,整理了病案数例,包括胃脘痛、痛经以及癥瘕。
柴芩温胆汤为临床效方,由温胆汤与小柴胡汤合方化裁而成,用之得当,疗效卓著.本文拟对柴芩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的证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痰湿”为本,肝胃同治;方证阐释,明晰源流;合方并用,加减化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实探讨,并列举了临床治验实例,以期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借鉴.
温经汤的重点在温,针对女性体质多寒为病的特点,其次在养血,女性以血为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血虚失养,常致月经不调。温经汤全方温清补消并用,但仍以温经补养为主,以大量温补药为主,少配伍以寒凉药物,使得全方温而不燥,补而易被患者体质接受。
中医认为大脑与脊髓同属于肾藏,依据伤寒气化理论则可归于六经中之少阴.少阴经受邪,浊邪上千脑腑日久是脑瘤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认为治疗恶性脑瘤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软坚散结、行气化瘀等思路,还应立足六经气化理论多角度论治.不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肿瘤发展,而且治疗得当的前提下部分患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中医临证中所谓“杂病”,一指病种之繁杂,二言病机的复杂.《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的诊治杂病的专书.在《金匮要略》中,时常可见医圣仲景在杂病诊治过程中对虚实辨治的重视.如《金匮要略》第一篇第一条便开宗明义,以肝病为例,提出肝实证要做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肝虚证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杂病时常可见虚实错杂,甚至虚实难辨的情况.此时必剖其病机本质,抓住关键病机,做好虚实辨
八纲辨证之中的寒热辨证是判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也就是说寒证用温热法治疗,热证用寒凉法治疗,治则迥然不同.而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它反映了疾病过程中人体正气和邪气的盛衰变化及力量对比.邪正斗争是贯穿于疾病全过程的根本矛盾,通过辨虚实,可以为治疗的补泻提供基本依据.但在临证中,常常某些症状对正确辨证造成困扰,无法准确辨明虚实寒热,用药方向可能因
《伤寒论》教学有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阶段,就条文学习来讲同一部经典是否存在理解角度的不同与提高,从而由认识、理解以至于融会贯通,乃至将经方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所探讨之条文解读视角并不能替代现有教学体系,而是对于同一部《伤寒论》不同阶段学习所应有的不同角度理解,最终目的是将经典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医圣张仲景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然而在其著作中看不到《内经》等原文,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