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扭耦合超材料结构的动态响应及应用

来源 :2018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扭耦合超材料结构在压缩(拉伸)载荷作用下,不仅会产生压缩(伸长)变形,还有扭转变形,即压缩和扭转变形耦合效应,从而引发广泛关注。基于有限元模拟,我们计算了两种边界条件下,一端固定一端加载或两端同时加载时,压扭耦合超材料的动态响应,研究了压应变率对压缩和扭转变形的影响。另外,提出和探讨了耦合超材料的两种典型应用:一是在碰撞作用下,压扭耦合超材料可以将扭转效应反作用于弹体,改变弹体的运动轨迹;二是将压扭耦合超材料与普通材料连接,在压缩或拉伸载荷作用下,压扭耦合超材料可以将扭转效应传递给普通材料,引起普通材料同时发生压缩和扭转变形。
其他文献
在Debye-Hückcl近似下,本文给出了平行板微管道中PTT流体的流向势和电动能量转换效率的解析解。我们应用了简化的PTT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线性化的应力系数方程;并讨论了流体流变学和压力梯度对流向势和电动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
液滴在固体表面铺展是一种常见的界面现象,在镀层、冷却过程、退湿以及超疏水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液滴在光滑的固体表面铺展时,液滴铺展半径以及接触角与铺展时间呈幂指数关系。而当液体在粗糙的固体表面运动时,液滴的铺展速度将增加。最近的研究发现,单一微粒可以诱导液膜宏观接触线的加速运动。
近年来,微流体控制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微通道给予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流体流经L-型微通道,如:空气流经人体肺部、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等,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领域。
微通道内气一液两相流要求深入了解界面现象和微流体动力学对流动的影响。传统的润滑理论对气泡驱动超薄液膜在微管中的形成与液膜厚度的演化过程并未考虑到管壁界面表面能的影响。实际上,当微管壁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且微流的毛细数较小时,超薄液膜很难形成或形成后很容易破裂。
本文基于非Darcy模型利用高阶紧致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了在倾斜均匀磁场作用下三维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内非牛顿纳米流体支撑液膜的Buoyancy-Marangoni对流与传热传质过程。以羧甲基壳聚糖包覆CuO胶体为支撑液膜的基质,着重分析了液膜厚度、磁场倾斜角度、Rayleigh数、Marangoni数、以及Hartmann数对液膜流动以及传热传质速率的影响。
本文针对一个内部充满LiCl除湿液的多孔纤维材料,多孔纤维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左壁面气体保持高温高湿度,右壁面保持低温低湿度,左右壁面为只允许水蒸气分子透过的PUA-1膜,其他壁面为绝热不可渗透。
0.5-5um的细微颗粒的分选在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和材料工程中有些广泛的应用.由于颗粒直径小,利用J赓陛力来进行细微颗粒的分选已经非常困难.根据对悬浮在流体中的细微颗粒的受力分析,0.5-5um细微颗粒与流体间的主要滑移机制为热泳,布朗扩散和惯性迁移却是处于次要地位,为此利用热泳来对细微颗粒进行分选.
离子选择性输运导致的离子浓差极化现象(ICP)与微纳流控技术的结合为生物分子检测、离子分离和海水淡化等许多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传统ICP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我们通过数值求解离子、带电粒子和溶剂流体的耦合输运方程来深入研究微纳通道中带电粒子的捕获和预富集机理,对同离子和反离子的动力学的差异性、粒子富集造成的离子强度变化、以及第二类电渗流引起的泵效应等进行了分析。
对受炸药对碰加载时,金属圆环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研究。结合圆环不同位置的变形情况(对碰方向定义为90°,起爆方向为0°),给出了圆环整体变形、局部变形与加载的关系;基于Autodyn,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对对碰下金属圆环的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实验结果吻合,并进一步解释了圆环的动力学行为。
基于仿生学的多孔材料,例如蜂窝与格栅结构等,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多功能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受自然界王莲叶片脉络启发,利用仿生学原理——力学仿生与结构仿生原理,引入分形理论,将抽象出的王莲脉络进行拓扑优化,提出一种兼顾强度与刚度的圆形辐射状蜂窝芯层结构,该结构具有相对密度沿面内呈现梯度变化特性(由中心沿径向递减)。依据一种爆炸载荷的空间分布简化模型,计算爆炸空间内比例距离处平面内不同分布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