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肾炎

来源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CV相关性肾炎的重要病理类型有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MPGN)、膜性肾病、纤维样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病等,最为常见的为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显示IgM、IgG及C3沿肾小球基底膜(GBM)和系膜区及肾小管腔内沉积物呈颗粒样或团块样沉积.电镜显示GBM内皮细胞侧不定型、纤维丝样或晶格样沉积物.
其他文献
终末期肾病病人有80%并发高血压,进入透析后通过充分透析控制容量负荷后大部分血压可恢复正常,但仍有约20%的病人高血压难以控制,称为透析病人难治性高血压.如何处理这类病人是透析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血液透析中炎症、氧化应激、生物不相容性和血管内皮改变成为透析中看不见的事件,它们是导致透析患者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因而增加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
国内外对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治疗尚无十分严格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但十余年来部分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治疗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包括10余个国家的欧洲血管炎研究组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ANCA相关小血管炎治疗的很多方面已形成一致看法,治疗方案更趋向合理.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可发生在全身任何动脉血管床,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当肾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病变时,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肾病是老龄人口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辅助检查的完善使缺血性肾病早期诊断患者的人数逐步增多、抗凝技术的日益成熟、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对抗凝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的日益重视,缺血性肾病如何选择抗凝治疗开始成为肾脏病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就慢性缺血性肾病的抗凝治疗进行相关的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大动脉炎、胆固醇结晶栓塞、肾脏血管炎及微血管病变、动脉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以及移植后肾动脉狭窄等凡能引起肾脏大、中、小各级动脉病变进而出现肾脏供血不足时均可导致肾脏的缺血性损害.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肾损害已成为发达国家中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肾脏疾病发展过程中都有间质损害,间质损害的程度与肾功能下降成正相关,两者之间关系远大于肾小球损害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肾间质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就可以延缓间质病变的进展,从而达到延缓肾功能减退的目的.
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上皮间充质转变)指成熟的上皮细胞丧失其上皮表型,而获得未成熟的间充质表型的过程.发育生物学研究早已揭示在哺乳动物的多种脏器(包括肾脏)形成过程中都富含了EMT过程.Strutz在9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成年动物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能转变为间充质的成纤维细胞,进而他推测成年动物肾脏也可发生EMT.十年来Strutz的假说得到大量证据
钙、磷、PTH和维生素D代谢改变,可引起相关的肾性骨病,为治疗肾性骨病,每一项改变都需要进行干预,并在CKD的早期就开始治疗.根据美国K-DOQI的意见,结合文献,讨论三个问题:(一)何时开始对肾性骨病监测?监测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二)继发性甲亢旁(SHPT)骨病(高转运肾性骨病)的治疗.(三)无力型肾性骨病(动力缺失型骨病)的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血透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趋势进行了观察,并提出HBV的感染不仅增加了肝组织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亲合力,还封闭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对其它病毒的易感性增加,因此,透析病人非胃肠道传播性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