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肝窦壁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及α-SMA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肝窦壁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Ⅳ)及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变化的影响. 方法:Wa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和芪术颗粒组,每组40只.用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日即给予相应治疗,分别于造模后的第3d、1、2、4周各组分别处理10只大鼠,取肝组织采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每个视野阳性区域的累积光密度(IOD)值,半定量分析LN、Co-Ⅳ、α-SMA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 结果:随实验时间延长,芪术颗粒组LN、Co-Ⅳ、α-SMA的表达均较对应时间点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芪术颗粒可减少LN、Co-Ⅳ、α-SMA在肝脏的沉积,减轻肝窦连续性基底膜形成,减少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程度,从而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其他文献
Purpose: The sodium channel α1 subunit (SCN1A)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febrile seizures (FS)-related epilepsies.The mutation types of SCN1A, such as truncation, splice-site and missense mutations, are
会议
Continuous EEG monitoring has been increasing used to evaluate the cerebral 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Rapid advances in computer processing, digital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have al
会议
目的 探讨DRAGO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静脉溶栓(包括r-tPA及尿激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计算溶栓前的DRAGON评分,并随访其溶栓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RS).以mRS为预后评定指标,定义mRS≤2为良好预后,mRS≥5为不良预后.验证DRAGON评分与溶栓结局的关系.结果 40例接受静脉溶栓患者,其中男性27例(6
会议
Background Regional brain atrophy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hich may arise from aging, as well as ischemic lesions.The effect of small vessel disease (SVD) on the atrophy of the hip
会议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塞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家庭心理干预联合药物(舍曲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舍曲林进行药物治疗,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和开展治疗后2周、4周、8周的HAMD-24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以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开展4周、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D-24和SSS评分
会议
目的:探讨以茵陈蒿汤联合大承气汤为基础的清下法对急性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毒素(LPS)加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成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肝损伤模型,并予以清下中药进行干预,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肝组织病理改变、通过Tunel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RT-PCR法检测Bcl-2、Bax及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清下法可明显降低内毒素性肝损
本文从肝与大脑的关系、肝与大肠的关系、脑与大肠的关系、通腑开窍法的中医认识、现代医学对通腑开窍法机理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通腑开窍"法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及历史渊源,为肝性脑病治疗学带来新的启迪.肝性脑病是肝病领域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肝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针对造成肝性脑病的可能因素,采取清除诱因,减少肠道内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降低血氨,
目的:探讨胆汁淤积对脾脏的影响及茵陈蒿汤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2%α-萘基异硫氰酸酯(ANIT)的橄榄油溶液诱导Wistar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模型组、12周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及茵陈蒿组,第9周首日处死8周模型组大鼠并给予治疗组大鼠药物治疗,4周后处死全部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脾组织IL-6、IL-10、CD163、TGF-β1、α-
文章介绍了慢性肝炎的诊断机制,分析了慢性肝炎的非抗病毒治疗患者和适合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总结了中医护理方法,并对母婴传播、肝炎病毒为细胞内寄生和复制、HBV易发生变异、免疫耐受等中医治疗难点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炎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提出了打破免疫耐受、个体化治疗、积极抗纤维化治疗的解决措施和思路。
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一种无明显症状的神经认知功能紊乱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防止其进展为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属于HE发病过程的前期阶段.近几年,关于MHE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从中西医研究的角度就MHE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