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播散性脑结核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来源 :第十六届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2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播散性脑结核瘤的临床、影像及诊治特点,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收集2009年07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科确诊播散性脑结核瘤4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临床症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并作随访.结果 4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3-44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19天-5个月,发病诱因包括1例营养不良、1例过度劳累、2例发病前多次行胚胎植入术并使用激素等药物,首发症状为发热、头痛、肢体无力,2例伴意识障碍.既往无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头颅MRI示4例颅内多发白质及皮层下长T1、长T2结节状及环状异常信号,增强T1WI不4例环形、结节样强化,3例呈播散分布,1例呈巨大脑结核瘤(最大直径约4.5-5.5cm),4例脑膜强化,诊断播散性脑结核瘤、结核性脑膜炎.经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 (HRZE)四联抗结核及激素治疗,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 颅脑合并髓内的播散性结核瘤发病率较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病前无结核感染史.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头痛、肢体无力,甚至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多见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头颅MRI病灶呈播散性,广泛累及脑干、大脑半球及小脑,强化后表现为环形或结节样强化,绝大多数结核杆菌来源于粟粒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此类患者大多以神经科为首诊,需要尽快排查病因,完善胸部CT,多次重复病原学检验,减少误诊、漏诊.
其他文献
目的: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无菌操作技术就是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在各种生物实验中,为了防止微生物地生长和繁殖影响实验的进行,也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根据IVF独有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对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无菌操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操作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和防范,是我们今后进
会议
目的:本研究将中药治疗与ICSI技术相结合用于男性重度少弱精子症的治疗,分析了ICSI后的受精率、2PN可用胚率、优胚率、妊娠率和种植率,旨在为男性重度少弱精子症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01~2014.12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女方身体健康,单纯因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接受降调节促排卵ICSI治疗的137个周期纳入研究.按ICSI前是否服用中药将患者分为两组,ICSI前服用中药≥2个月的
会议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所致颅内或颅外血管狭窄引起的脑损伤,包括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之一,对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存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近些年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对神经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相关性.
会议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收集266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和对照组(依那普利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治疗后10月评估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数量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2个月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个月后,
会议
目的 对泰安市98户家庭入户问卷调查,分析头痛的发病率,通过对该病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头痛流行病学特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4个村98户家庭,随机抽取18岁至65岁之间1位进行调查问卷,收集其关于头痛的家族史、过去1年的发病情况、答卷者的基本信息、头痛-时间损失指数、生活质量问卷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综合.结果 我们分析总结了98例应答者的结果,其中:偏头痛3例(
会议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进行程序性降压,研究程序性降压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予以程序性降压治疗,对照组不予以降压治疗,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并采用上海北辰软件有限公司的认知功能检测仪进行MMSE、MoCA、His、HAMD量表检测,于患者发病后
会议
后循环卒中约占卒中的25-40%,绝大部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70%)是来源于动脉-动脉栓塞或者颅外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起始部由于血流缓慢及血流的紊乱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因而成为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长期以来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已经受到极大重视,有相应的内科、外科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的研究,但是VAOS不论是内科治疗、外科治疗,还是血管内治疗的系统研究仍然是一片空白.因
会议
目的 利用磁共振(MRI)灌注成像技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强化内科治疗前后再灌注变化,并随访其疗效.方法 入组患者在强化内科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行ASL检查.利用SPM8软件对获得的脑血流图像进行预处理并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90天的随访.随访神经功能评分包括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90天改
会议
近年来卒中发病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青年人卒中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有些危险因素是由遗传因素先天决定的,有些则是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容易预防或可以控制的,如能对其中的某些确定因素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加以有效的干预,可望降低青年卒中的发病率.
会议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丹红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显著增高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含量,有较好疗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