逹磨波罗大菩提会及其对"中国佛教走出去"的启示

来源 :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现代印度佛教复兴的发端,是逹磨波罗(Anagarika Dharmapala,1864-1933,原名Don David Hewavitarne)于1891年创建大菩提学会并立志在印度复兴佛教.逹磨波罗开拓佛教复兴之路的主要成就,除了成立"菩提迦耶大菩提学会",索还菩提迦耶之外,还联合各国佛教团体,在印度各地传法,并著书立说,出版宣教.在逹磨波罗及其后继者师子鬘、僧宝、法宝诸法师的努力下,佛教在印度重新生根和发芽,并逐渐呈现生长态势.面对今日印度佛教的多元格局—历史悠久的南传、强势的藏传和弱势的汉传,大菩提会一直努力保持佛教的庄严与统一,并得到各个宗派的认可;大菩提会最初是将本土佛教作为反殖民主义的传统文化,其弘法过程亦伴随印度复兴民族文化的进程;今天的大菩提会也从未将佛教作为“文化软实力”,斯里兰卡政府从未将软实力进行硬输出,或者介入佛教僧团的弘法行动。大菩提会作为“先锋佛教国际组织”,自始至终作为民间组织从事弘法事业,始终远离国际国内政治,从而与印度政府、印度教组织和全世界佛教团体(包括藏传佛教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从而获得普遍认同。
其他文献
依诸广律记载,原来佛教出家弟子遵循着民主、自由、平等的僧团制度生活.然而,佛教僧团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寺院为中心的佛教组织,并构成了主僧与客僧在僧团中的
会议
禅宗在朝鲜时代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而到了朝鲜末期镜虚法师登场之后,禅宗才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镜虚之后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禅僧,龙城法师(1864-1940)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镜虚
会议
在陕西咸阳博物馆收藏有1件隋仁寿元年的舍利塔铭,介绍者将其命名为"延兴寺舍利塔铭".该铭呈方形,边长32厘米,厚9厘米,阴刻正书5行,中间一行空4字.其铭文为:"大隋仁寿元年岁
公元4世纪,佛教经由中国传入韩国,发展至今已有1500余年.纵观韩国佛教的发展演变,它主要是吸收和继承了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从九山禅学自称为曹溪门下弟子,到普照知讷领导曹溪
常盘大定(1870-1945),日本宫城县人,著名的佛教学者.他出身于日本净土真宗大谷派僧人世家,十七岁入仙台市道仁寺修行,二十九岁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哲学科,曾先后
会议
本文从"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以本分事接人"、"主张穷理参究而自悟"和"悲智一如"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赵州从谂的禅学思想和禅风特色.赵州禅门庭廓落,气象宏深.赵州继承了南泉普
延庆子荣为智门光祚门人,属于云门四世中的杰出人物,其下出圆通居讷等.本文对其生平及禅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子荣主张甘于淡漠、乐于清净才是修行人的本份,故强调“山间唯淡薄
  本文从佛教与现代性的关系入手,宏观地考察了当代中国大陆佛教的现状及其成因,以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1)佛教作为中国第一大教的基本地位没有动摇;(2)近二十年来
会议
大师曾提出用《大乘起信论》的“体大”、“相大”、“用大”建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的理路,他深刻地阐述了人间佛教的教体、教用、教相:“佛说的”、“人要的”,是人间佛教之教
会议
中国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年的发展,到唐末以后实现了中国化转型,并最终与儒道两家圆融共处,形成稳定、和谐、有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又经过一年的延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