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草原丝绸之路特点分析

来源 :“中原历史地理与黄河文明演进”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第二届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控制了草原丝绸之路后,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不仅将草原丝绸之路的贸易核心区向东推进到欧亚草原的最东端,而且还通过在草原上建立大量城市、设置众多榷场和集市、发展网状交通线、生产各类商品等举措,使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方贸易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其他文献
无论是陕西西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还是文献翔实记载,均说明中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作为中国大家庭一员的藏族,出于对茶的喜爱,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藏茶文化.饮茶习俗、饮茶礼
汉中人张骞,生活在西汉兴旺发达时期,为汉武帝的侍从官,朝廷为了打击匈奴,他应募出使西域,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开辟了中国通往中亚、西亚的商旅之道,自此而后,中
在“两微一端”时代,相较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愈发便捷多元.尤其是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凭借其即时、互动
地方志的编修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方志无学”的传统偏见使方志学学科建设和学历教育滞后.方志学定位为历史学(中国史)的二级学科在今天已无意义,可以考虑成为管理学的一
方志面临新的使命和任务,方志实践、方志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国家方志学科;方志学科的构建,需要更新的方志概念、方志功能、方志理论作为理念基础;方志学科建设应该上升到国
南方丝绸之路东线、中线、西线东路均从成都出发,第一段路程要沿崛江而下到宜宾转五尺道、步头道、进桑道、夜郎道。南丝路西线(蜀身毒道)东、西两路之间有多条支线连通,其中一
晚清之际,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态发生重大转变,社会结构也呈现巨大的变动.与此同时,各种商人组织也应运而生.晚清民初之际,云南民族地区的传统商人组织包括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商
家谱和地方志,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构筑中国历史与文化大厦的重要文献支撑.旧时由于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传统文化的覆盖是全方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
地方志事业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发面发挥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编地方志工
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和资政教化功能,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项重要决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加强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地方志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