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来源 :中国民族建国会中央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在于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保障包括宪法的保障,以及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的保障,其中,宪法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及私有财产权等的保障性规定具有根本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司法保障应坚持平等、公平、公正、统一及效率原则。尽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存在不足。但终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航空运输是发展最快的运输模式。全球年客运量达到16亿人次,行业人员达到390万人,涉及一个总里程达1500万公里的运输网络并运行着多达1300亿吨的货物总量。统计显示,航空运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会高速增长,而东北亚地区的增长潜力将远远高出国际平均水平。而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开始的空运市场放松管制以及国际双边空运服务自由协定(ASAs)实施以来,区域和国家间的航空合作越来越频繁,并成为不可阻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出现如家乐福、国美电器等大型连锁零售商凭借其拥有的销售渠道资源,向制造商收取名目繁多的通道费(slottingallowance),并由此引发了日本“三越事件”、“家乐福炒货风波”、“格力与国美事件”等一系列工商冲突问题,甚至导致了行业整体性的对立和商贸秩序的不稳定。尽管通道费不断受到来自制造商、规制机构以及学术界的非议,但仍呈现出不断向其他行业扩展的态势,目前酒类餐饮、医药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是民营企业孵育成长的30年。比较民企、国企与外企近10年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民企数量剧增,就业比例快速提升,总体绩效居前,但户均规模与国企的差距明显扩大。坚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改革方向,防止国企利用非市场优势过度扩张,扭转对民营经济的种种偏见,确认其应有的市场主体地位,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总体绩效的必要条件。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企成长的基本矛盾已不再是计划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我国民营企业正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沿海经济中心,其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天津的民营经济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立足区域优势,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要整合地区资源,尝试建立海外基地,实施“东出西进”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法律地位不断明确,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创新。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及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后等原因,仍存在着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障碍的根源,提出消除障碍的对策,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支点、财政收入的主体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优化结构的强劲推力,但在发展上也存在认识偏差、政策乏力、融资困难、服务缺位、管理滞后、人才匮乏、选项盲目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培育创新动力、强化环保意识、引导人才加盟、加强监督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以推动非公有制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对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07年底,在全国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551.31万户,比上年底增加53.23万户,增长10.69%;从业人员7253.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66
当前推动两岸金融合作面临的新契机,闽台金融合作外部环境发生积极变化;闽台金融合作先行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础和经济基础,本文提出推动闽台金融合作先行的新建议,例如创建金融合作平台,积极争取政策先行;创新金融机制,满足货币兑换及结算服务需求;积极推进银联卡在台湾地区使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在闽建立两岸货币清算试点;推动银行机构互设;支持台资入股建立海峡银行,吸收台资投资机构参与建立海峡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两岸
在迅猛发展的东盟市场面前,广西非公有制旅游企业如何适应时局,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靖西县通灵、古龙山风景区非公有制旅游企业发展过程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指出影响非公有制企业更大发展的各种弊病和因素,提出必须解放思想、克服自身的劣势、个人本位主义,实现自我改造,以国家社会公益为第一,进行整合发展,重新组成强大的现代化集团,是根本的出路。为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探索提供一个新的、更合适的当前
@@自十六大确定“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以来,“走出去”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名词,其中,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也成为讨论的热点。似乎企业不“走出去”,就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就会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走出去”战略,从广义上讲,主要指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理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取向;而从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