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权的可质押性探讨

来源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uy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誉质押为轻资产企业融资带来新的突破口,并且为实践所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并没有直接规定商誉是否可以成为质押的标的且对商誉权性质普遍存在争议.探讨商誉权的可质押性是解决轻资产企业在实践中能否利用商誉权质押进行金融创新所面临理论困境的逻辑前提.本文通过论证商誉权的无形财产权属性、可转让性以及适宜设质性对商誉权质押进行证成.
其他文献
保证在罗马法中是一种通过要式口约的方式所缔结的担保,根据该契约保证人承诺在主债务人未按时清偿的情况下清偿他人的债务.作为人的担保的一种,保证在罗马法中使用广泛,到优士丁尼时期,其法律制度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构建.其中保证之债的从属性、保证人的追索权、抗辩权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保理合同纠纷案件数量的大幅增长,司法裁判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本文从保理合同案件五花八门的案由纷争出发,揭示了案由纷争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即对保理法律关系的界定模糊及保理合同性质的认识不清.保理合同法律关系是供应商以"应收账款转让"作为保理商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对价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关于保理合同性质的诸种学说,如"委托代理说"、"债权转让说"、"债权质押说"、"债权让与担保说"均是从某个
抵押权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抵押权即不动产抵押权阶段、抵押权即不动产与有限动产抵押权阶段和抵押权即不动产与极限动产抵押权阶段.抵押权作为担保物权之王,其概念与外延的演变必然会引致担保物权法的体系效应:抵押权即不动产抵押权,或者引致非典型担保物权的法外存在,或者引致动产担保物权法的特别立法;抵押权即不动产与可抵押财产抵押权,可以将非典型担保和特别担保立法内化,实现法的一体化;而处于中间状态的抵
随着央行等部委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方案出台,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此次改革的举措步步深化,先有中共中央以重大改革事项提出顶层设计和指导思想,国务院随后决定在全国开展抵押贷款试点,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专门授权试点地区暂停有关法律适用,最后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联合发文制定抵押的暂行办法.根据我国政府改革的一贯思路,我们知道经营权抵押在试点地区积累一定经验后,就会推向全国
在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法律对流押条款通常采禁止态度,其立法理由包括:流押条款损害抵押人以及抵押人的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流押条款违背抵押权的物权属性.其实,这些理由都经不起推敲.允许流押条款不仅契合私法自治的民法理念,而且有利于降低抵押权的实行成本,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融资、增加担保交易激励的作用.我国未来立法应抛弃法律父爱主义立法思想对流押条款制度安排的影响,改采允许主义立法模式,并通过合同效力规则以及债
我国《物权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缺少对海域使用权抵押制度的明确规定,但对于海域使用权抵押的现实需求却日益增多,亟需完善我国海域使用权抵押制度.应当在我国《物权法》规定的抵押制度一般性规定的基础上,就海域使用权抵押权的取得、效力、实现和消灭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在担保法上,有关意思瑕疵场合保证合同效力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担保法》第30条和《担保法解释》第40条.根据前者第2项,①主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后者,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当事人以买卖合同保障借款合同的履行,由于协议内容各异,无法统一认定其效力,民间借贷解释第24条简单否认其效力不谨慎.本文通过对公报案例分析,为认定协议效力提供参考思路."朱俊芳案"当事人以买卖合同保障借款协议履行的经济动机不改变法律关系的性质;流押条款并非仅适用于抵押质押;附解除条件的买卖合同和附生效条件的代物清偿合意构成了特殊的清算方式,符合流押条款限制适用条件.
尽管我国融资租赁业高歌猛进,但由于承租人非法处分租赁物导致出租人权利得不到保护,严重阻碍了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天津对动产租赁物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有益尝试,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进行融资租赁登记,取得显著效果,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亟需构建全国统一的融资租赁登记制度,采登记生效主义原则,以中国人民银动产登记系统为依托,以出租人作为登记义务人,实行单方登记主义和形式登记主义.
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并不因其进入破产程序而免除担保责任,二者对应之债权人有权在破产程序中主张权利.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的追偿权行使在现行法语境下不存在障碍.保证债权之处理细节因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而存在差异.担保物权人非物上保证人之债权人,但有权通过物上保证人之破产程序实现其优先受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