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防雷器的接入对测震观测系统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综合防雷技术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为现有地震观测仪器提供了多重防雷保护.近些年,随着地震台站综合观测技术系统改造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测震观测仪器串联接入了信号避雷器,而《DB/T 68-2017 地震台站综合防雷》在2018 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其中7.1.7-7.1.8 明确了须安装信号防雷器的情况,7.2 章节明确了信号防雷器的技术指标.而观测系统串联接入了信号防雷器后对原有观测数据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需要从影响观测信号的角度进行测试评估.根据行标提出的信号防雷器技术指标,建立防雷器的参数模型进行测试,将成为今后地震观测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信号防雷器常用的元件有: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TVS 保护管(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等非线性元件,或者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特别是TVS 保护管,由于其具有反应速度快具有响应时间快、瞬态功率大、漏电流低等优点,目前应用广泛.由于TVS 保护管的反向漏电流可能对模拟信号传输有影响,影响采集器噪声、失真度以及道间干扰指标,因此须对这些指标进行重点测试.
其他文献
目前存在震源机制类型决定应力体系的认识,然而在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震源机制却是多种多样的.为理清震源机制和所作用的应力张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模拟了特定应力张量所产生震源机制的表现形式.结果表明:挤压应力体系可以导致逆断型和走滑型的震源机制,并随着R的增大,逆断型震源机制数目逐渐减小,而走滑型震源机制数目逐渐增加;走滑应力体系兼有正断型、走滑型和逆断型震源机制,随着R值的增大,正断型震源机制数目逐渐减小
地球科学多源传感器数据是指地球科学的大多数基础原始数据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得,先进、快速和高质量的数据处理方法使得数据迅速输出各种形成结果,转变为科研人员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的产品,从而发现和创造出数据蕴含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传统的地球科学数据处理方法是基于命令式或动作响应式的处理方法,处理过程需要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频繁输入各种命令参数或点击界面各种动作按钮等人机交互完成,显然,这种
断层带结构研究对于认识地震的孕育发生、地震破裂过程及其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断层带被认为是由集中在断层附近的流体、富粘土的断层泥、增加的孔隙度和地震过程中扩大的裂隙以一种未知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相对围岩而言它具有低速的特征,大的断层带能形成几百米宽的低速区.由于断层带内是一个低速介质区,当断层带内地震波入射到低速介质与高速围岩之间的界面时,在界面内侧可以形成多次反射,经过相干叠加形成沿断层低速带传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综述了两种主动震源:精密可控震源与陆上气枪的特性和在国内区域尺度上的应用。同时分析观测介质波速随时间变化的精度估算和探讨构建水库地震观测介质波速随时间变化的主动震源系统应用。本文的主动震源是指我国使用的精密可控震源与陆上气枪。精密可控震源是北京港震公司研制的精密可控震源(1),陆上气枪是引进美国Bolt 公司的气枪,研发固定式气枪震源系统,在国内建设的三个固定陆上气枪发射台站及在大陆水域可移动的气
会议
会议
三峡水库蓄水至今已有15年,三峡数字地震台网、库首区强化地震台网及坝体强震监测台阵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产出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为三峡工程库首区(范围109°30′~111°15′,30°40′~31°20′)地震活动跟踪和监测、地震趋势判断、库区的地震应急处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材料,发挥了应有作用.本文应用地震学分析方法 ,对蓄水后三峡工程库首区地震活动的空间特征、时间序列特征、强度特征、与库水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