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与糖尿病并发结核病关系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结核病具有高感染率、高肺结核患病率、高多耐药率、死亡人数多的特点。结核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结核病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4-8倍。结核病的免疫以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其中,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6类,每一类又分为不同的亚型。从细胞因子免疫方面给予了高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病率解释,为我们以后更全面、深入的研究糖尿病高并发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早诊断,早治疗,早期评价糖尿病并发结核预后提出了科学的基础医学理论。
其他文献
本文概括了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分别从诊断方法、临床治疗、检查项目、出院标准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最后列举了耐药肺结核临床路径表单。
本文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误诊为纵隔型肺癌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论为:(1) 纵隔淋巴结结核,由于多个淋巴结粘连、融合,且破溃向肺内浸润,呈现大片状软组织肿块影,病灶中心位置于肺内,与纵隔紧贴,分界不清,与其形成交角为锐角,潜意识应用常规X线纵隔及肺内病变定位的“圆心内征”导致从定位到定性上诊断错误。(2)对5例肺内不规则浸润及干酪性肺炎边缘锯齿及“棘突征”样改变,与纵隔型肺癌的瘤-肺界面内短毛刺
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发现结核感染并不少见;而首先发现结核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又发现白血病的报道却极为少见,儿童病例则更为少见。如何及时在白血病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如何兼顾白血病化疗和抗结核治疗,值得多学科共同关注,积极积累经验,使这一类患者的诊疗取得突破。本文报道1例儿童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又发现白血病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性与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049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浓度绝对浓度法(高度和低度),对其中65株EMB耐药菌的耐药谱和耐药程度进行检测,分析EMB耐药性与INH/RFP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EMB敏感结核患者相比,EMB耐药的结核患者更多的存在结核病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慢性肝病)但是
目的:探讨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K)和卷曲霉素(CPM)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及交叉耐药情况,为耐药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4247株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47株临床分离株中,SM的耐药率为45.11%( 1916/4247),KM的耐药率为17.93%(718/4005),
结核分枝杆菌(MTB)药物敏感性检测是耐药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主要有表型检测法和基因型检测法两大类。尽管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实验诊断技术不断出现,但常规细菌学表型检测由于其客观性、直观性等优点,仍是目前重要的实验诊断手段。为了在结核病防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这项技术,本文将就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表型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不足之处。
目的:评价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MAS-PCR)检测二线抗结核药耐药性的可行性,初步明确江西地区耐二线抗结核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采用MAS-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对江西地区耐二线抗结核药的结核分枝杆菌42株和敏感菌20株进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同时以比例法为参照.结果:DNA测序分析:39株耐氧氟沙星(OFX)菌株中,32株存在gyrA基因错义突变,其中27株为94位密码子
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的性质及其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并概括了MTB感染诊断试剂和方法的研究重点。
目的:评价在盆腔结核诊断中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及宫、腹腔镜检查经病理学确诊的盆腔结核(观察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25例.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proteomic fingerprinting technology,PFT)检测其相关蛋白峰,并应用Ciphergen蛋白芯片3.1.1软件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存在有4个蛋白峰值(8048m/z、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发生、拉米夫定使用疗程和远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初治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142例,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后停药,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定期检测肝功能、HBV M、HBV DNA.结果: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减轻,4周之内肝损害、总肝损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