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该试验平台始建于2006年夏季,实行玉米-小麦一年两熟轮作制度,分4个区组,每个区组设翻耕、免耕、玉米单季免耕等3个处理,组内随机排列.在试验平台平稳运行3年之后,本研究于2009年6月27日(玉米拔节期)与9月20日(玉米成熟期)及2010年3月31日(小麦拔节期)与6月8日(小麦成熟期)分别采集0~ 15 cm土壤样品,通过湿筛倾析法分离AM真菌孢子,经鉴定后共发现36个种(含3个未知种),其中优势属有Acaulospora、Glomus和Scutellospora,优势种为A.denticulata.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AM真菌物种数总体上趋于升高,其中在夏季与翻耕处理的差异较大,特别是从四个重复的总物种数可以看出较为稳定的变化规律,说明免耕对AM真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没有发现稳定的变化规律,而玉米单季免耕处理对此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三个处理AM真菌群落两两之间的相似系数一直处于0.621~0.800之间.免耕处理土壤孢子密度与翻耕处理没有明显差异,但作物根系AM真菌侵染率始终保持着高于翻耕与玉米单季免耕处理的明显趋势,在作物拔节期更是大幅高于翻耕处理,但玉米单季免耕处理在玉米季拔节期和成熟期均没有呈现出与全免耕处理相同的水平,表明长期持续免耕对土壤AM真菌菌丝网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此外,免耕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玉米季拔节期显著高于翻耕处理,此后亦始终保持着高于翻耕处理与玉米单季免耕处理的明显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含量也一直显著高于翻耕处理,但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土壤呼吸商(基础呼吸强度与有机碳的比值)趋于下降,因而具有良好固碳效益.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明显变化,但土壤转化酶活性趋于升高,其中在玉米季拔节期和小麦季成熟期更是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转化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比值)趋于增强.结果表明,免耕种植技术对土壤AM真菌菌丝网络具有良好保护作用,且对于提高土壤供磷能力和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贡献,在农业土壤固碳增汇方面也起着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