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来源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这场巨大变革中,变革最终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本文探讨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策略途径,对于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工程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应用素质、实践素质、创新素质欠精欠强以及综合素质不精不全的现状,提出了“教必蕴育,育必铸灵”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思想,创新构建了由产教融合“强筋骨”课程教育体系、多维渗透“铸灵气”素拓教育体系组成的双体系融合渗透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地促进了教与育的渗透融合,有力地坚持了OBE人才培养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有效地保障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四成”(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不但能培养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素质,还能使他们合理规划人生,形成学会成长、健康成人、励志成才和走向成功的科学态度和信念;这既是思想政治
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本科教育向“学习范式”的整体转型,引发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内涵,以学习为关注点,推进从“教”向“学”的转变,由此激起了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构建“学习中心大学”的改革运动,社区学院和研究型大学结合各自院校特点开展了基于“学习范式”的本科教育改革探索,提升了本科教育质量.在建设“双一流”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本科教育改革应适应向“学习范式”转换的世界趋势,
从19世纪末开始,当初专门培养基督绅士的基督教文理学院转变到以培养千变万化的职业俗人为目标的世俗性机构.然而,这次转型是在持续的抗议声中实现的.抗议者认为,这次转型导致美国高等教育遗失了自由教育的优良传统,放弃了对年轻人的教化使命.虽然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似乎势不可挡,大学曾一度丧失了教育的内在统一性并放弃了传递重要的精神与智力遗产的古老使命,但被剥除了文化功能的世俗教育日益暴露出其内在的价值局限性
作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MPA教育,肩负着培养公共管理实践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质量是MPA教育的生命,而特色又是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保障MPA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江西农业大学在立足校情、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MPA全面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立足于本校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公共管理学科基础、公共管理教育机构以及相关的财力物力等与MPA教育紧密相关的基本校情,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大学生校地互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统筹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校地携手、联动共育、形成合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地互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进行探析.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研究都是基于高校视角思考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转换视角,还需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来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这一视角转变,从大学生农民工现象反思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显示存在着三种脱嵌:脱嵌农村、脱嵌城市、脱嵌价值观.对此,基于“学科-专业-产业链”视角应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即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基于学科-专业-产业链建立校企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主旨,也是大学功能得以履行的基本路径.从历史的视角进行观察,大学已经历数次根本性的结构转型和功能演变,每次变化都会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同时也会催生一批新的世界级高等学府.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已逐步迈进后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也已来到新的历史转捩点.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大学既面临严峻挑战,也拥有重大机遇.为提升自身品质、扩大世界声誉,中国大学需要主动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一方面须进
本文选取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爱丁堡大学四所中外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案例分析对象,解码全球高就业力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力培养特色,归纳总结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共性特征.主要包括构建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精细化职业辅导,提供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就业力培养方案;通过国内国际的社会实践和实习项目,帮助学生在全球劳动力市场获得领先优势.本研究提出中国高校需适应快速变革的职业环境与
社区德育能开放性回应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发展诉求,协作式弥补高校的德育实践版图.比照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的各层面参与式治理和协调式伙伴关系的愿景,中国社区德育规范体系与高校德育制度规约之间,社区德性文化渗透与高校德育实践吸纳之间,存在着可深挖的价值空间.这亟需发挥社区德育的生态边缘效应,进一步廓清社区德育的主体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凸显高校德育场域的实践延展程度,提升高校人才供给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