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至2010年春广西大旱启示与对策

来源 :2012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夏至2010年春,广西出现历时8个多月的夏秋冬春连旱,90%的县(市、区)不同程度受旱,以桂西北干旱程度最重.干旱给广西各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重旱区桂西北出现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此次大旱凸显了广西抗旱基础工作的薄弱.本文在分析此次持续干旱分布特征及影响的基础上,反思防旱工作的不足,进一步提出更科学、更先进的抗旱防灾对策,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抗旱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防旱抗旱能力,加大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力度、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抗旱技术、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旱灾监测预警系统及抗旱指挥调度系统。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农业保险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必要性,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内容,并建议从提高农业气象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建立信息收集处理中心和业务服务平台,强化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近年来我国铁路突发事件增多,引起铁路行业内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铁路领域知识,提出铁路应急决策的定义,分析总结铁路应急决策的特点,给出铁路应急决策的流程,铁路突发事件下决策面临的约束条件多,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主要是从常规的决策方法借鉴过来的,概括起来主要为决策快速分析法和专家紧急咨询法。当前随着人工智能、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为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新的方法-铁路突发事件智能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特别是巨灾发生频率高、影响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巨灾风险分散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巨灾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提高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总结出我国应该逐步构建试图探索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为主体的巨灾
本文基于部门均衡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评估自然灾害区域间接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影响分析模型.通过定量刻画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生产要素与商品流转过程.基于该模型,本文模拟了汶川地震对中国农产品价格和不同省份农业产值的间接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当地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但没有影响全国农产品价格和农业发展的基准面.该模型实现了基于直接经济损失对自然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定量估算,为评价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间接影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多变.随着西部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区(地段),给我国西部山区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更多危害.在2012年5月11日"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作了关于"中国西部山区公路灾害成因与减灾对策"的主旨报告,并接受了《中国减灾》杂志记者金晓霞的采访.其表示,经过对汶川地震公路灾害
将雷达遥感应用于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灾情评估处理过程中,是雷达遥感地学应用的发展趋势.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发的高效能机载SAR系统,在飞机平台上搭载了X波段和P波段的传感器,是国内首家多频段多模式的机载SAR(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它具备X波段双基线干涉、P波段全极化观测的能力.本文从多频段多模式机载SAR数据的选取、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等方面出发,探究了高效能机载SAR系统滑坡灾害应用的
我国每年因灾损失巨大.救灾资源分配作为政府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利用北京市灾害损失资料,对北京多年来灾害损失情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在应用有限的灾情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灾害等级的评估方法,特别是双指数矩阵法既保持了矩阵法原有的简单、易操作的优点,又考虑了更多的因子,进而实现能实际反映灾情及较为客观的灾害等级评定,还研究建立了灾害救助测定模型,即"等级年值法
海啸是一种突发性的海洋灾害.由于海啸发生后海啸波可以很快传播到近岸并造成灾害,因此海啸的及时监测和预警极为重要.美国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海啸预警之后,研制了专门用于早期监测海啸波的海啸浮标.海啸浮标不仅能够实时显示是否发生的海啸,还能被同化于海啸预警系统中,提高海啸预警的精度.目前海啸浮标已经在地震海啸多发的太平洋、印度洋、加勒比海等地区进行了部署.在海啸预警中,海啸浮标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够在海啸
根据近14年浙江洪涝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等资料,定义经济损失率及作物受灾率指标,利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的信息扩散原理,解决不完备样本信息的问题,对洪涝灾害指标进行风险估算,得到直观的洪涝灾害风险分布图,进行浙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对2010年的洪涝灾害损失率进行概率估算.研究表明,信息扩散理论可以详细刻画随受灾程度加重风险的空间变化趋势,也可应用于特定年灾害损失的风险评估;浙江洪涝灾害
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1月初烟台地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将前期的系统性降雪和后期的冷流降雪分别进行总结,同时运用风廓线资料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认为,黄河气旋东移和较强冷平流南下是造成降雪的主要影响因子,风速的强弱对整个降雪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分别对其影响机制以及作用因子进行总结,进一步地了解烟台地区的降雪成因,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减少各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