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空间演化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区经济发展与其生产结构紧密相联。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地区生产结构的演化受技术关联的影响,遵循路径依赖。然而也有研究认为产业和区域政策等因素可能创造新路径,实现路径突破。
其他文献
如何理解新常态与经济增速的下行?如何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如何看待“东北沦陷”?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政府官员为官不为、无所作为;二是归结为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和经济结构的国有化、市场和体制环境不佳、激励机制不完善、金融支持弱以及由此导致的创新不足;三是认为外需不足和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四是认为体制机制问题导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尚未建立。
建立在线性思维基础上,以极度崇尚器物为特征的、单一模式的“发展主义”对人类社会来说是祸而非福。生态理念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智慧,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生态觉悟”的全面提升;它是对现代性方案的全面修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更是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各国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创意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创意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创意空间与城市空间互相推动。
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省数据,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额在常住人口中占比、省外流动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省内流动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户籍在外乡镇街道(含省内省外)在常住人口中占比四个指标,通过IDW 空间插值分析的方法对全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本文分别从行业和企业层面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集聚程度,并结合EG 指数综合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集聚现状。总体而言,我国汽车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且主要体现在地理上的不集中。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给出了提高我国汽车产业集聚程度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本文利用“五普”及“六普”数据,分别从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个角度,从市级层面对我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省外流入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省内流入人口分布则不存在这种集聚性。
基于DPSR 框架建立结构因素图,建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应用GIS 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我国东中西东北4 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创新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永恒主题。创新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空间,与地理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国家高度重视创新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地理学者围绕创新地理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新地理日益成为国家、城市与地区创新研究与决策咨询的重要力量。
以全球城市为区域发展中心的“巨型城市区”(Mega‐City Regions,MCR)概念最早由P.Hall(1999)正式提出后,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城市化空间形态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欧美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区域单元.
本文利用UN Comtrade、EFW、CEPII 等数据库的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拟合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流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和各国的进出口潜力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