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大秦岭里的“绿宝石”

来源 :2013年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县由一个盛产苹果、花椒的农业山区小县,已成为我省、我国生产铅锌、金的重要产地之一.矿业兴隆、经济发达的凤县,通过环境冶理改造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山秀,环境优美的家园.美丽的县城广—双石铺围江(嘉陵江)修坝,蓄水养鱼,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已经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渡假的圣地.凤县已连续四年进入陕西十强县,相继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名县.在我省秦岭县区中属独一无二的,已成为大秦岭里名符其实的"绿宝石".
其他文献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存在地表地下二元结构,土层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壤贫瘠干旱造成植被恢复困难,以石漠化为典型代表的生态退化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西南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取得一定效果,但造林成活率仍较低,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石漠化面积仍不断扩展.有学者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生态学作用与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的限制
靛水片区岩溶水系统位于渝东南彭水县靛水镇一带,属向斜储水构造,系渝东南,北北东——南南西褶皱束裸露型岩溶石山地区的典型代表之一。储水构造中既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又有脆弱的岩溶环境导致的岩溶干旱、岩溶洪涝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地调院组织实施的2012年度第一批地质环境类地质勘查项目中“重庆市彭水县靛水片区岩溶水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成果为基础,分析该岩溶水系统内的岩溶发育规律、特征及其缺水现状,结合水资源利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6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岩溶塌陷高危险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有详细记录岩溶塌陷共1500多起,形成塌陷坑45000多个,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华中地区,共有30多个大中城市、40余座矿山、25条铁路线和100多个水库存在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本文以2012年启动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重点地区岩溶塌
会议
针对镇江某地区发生的一起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本文根据地质调查资料,辅以物探(CSAMT法)与钻探相结合的工程勘察手段,基本查明了该地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认为地下水开采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引发了居民区墙体及地面开裂。最后,在地质灾害机理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会议
30年前岳家营暗河出口水质相对较好,主要超标项有NO32-,基本上符合饮用水标准.近年来由于杞麓湖受到污染,水质达到劣Ⅴ类,出现富营养化,主要超标项有总氮等,含量较高,主要污染来源于工业、农业污水排放到杞麓湖,导致岳家营暗河出口的地下水受到污染,主要超标项有汞、镉、钡、亚硝酸盐和氰化物等,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针对地下水污染加剧状况,建议:1.控制污水排放到杞麓湖;2.治理水体富营养化;3.加强水
2007年7月,桂林市林业局举办了一次关于会仙湿地的论坛,为体现会仙湿地的特色,专家们最终达成共识,会仙湿地被命名为会仙岩溶湿地,是中国中低海拔地区最大的岩溶湿地,被誉为“桂林之肾”,据此可以看出会仙湿地对于桂林这座旅游城市来讲是十分的重要的.但是对会仙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从宏观上来研究会仙岩溶湿地主要有李世杰等对会仙湿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蔡德所等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近4
会议
尾矿中蕴藏着大量的有价元素和矿物资源,极具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文章通过对首钢水厂铁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的研究,分别进行铁矿石多种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减少尾矿排放量的研究;利用尾矿及废石制备采空区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大型高效节能干式磁选设备研究以及铁尾矿改良盐碱土试验研究等研究内容.探讨解决大型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途径与方法,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通过合理规划利用国土资源、节约利用资源、提倡低碳生活、努力开发新能源,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自然环境等途径,达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文章阐述了矿产工业指标的管理是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针对我国矿产工业指标管理弱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矿产工业指标管理改革的建议.
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对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对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已成为西部省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重要保障.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三个效益的统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