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划公平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析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资源,国家采取土地用途管制方式调控耕地农转非有序性,但具强制性与法效性土地利用规划导致同区位不同农户农地发展权得以实现或限制的不公平性.通过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弥补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户受损利益,不仅能有效提高耕地保护力度与农民耕种意愿,而且能协调规划与土地征收所衍生出的农地发展机会不均、农保区农户利益有损等问题.本文对国内各地耕地保护补偿做法梳理归纳后,以调研区广东佛山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为案例,从资金来源、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及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剖析,并深入探究了该方案所存在的几大问题.基于对目前国内各地耕地保护补偿做法整理与广东佛山案例详细分析探讨,文章最后就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中的资金筹措、补偿内涵及该机制与其他相关系统衔接问题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2002-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与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GIS和SPSS聚类分析.研究结果:2002-2008年间“珠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度表现出逐年上升、先降后升但总体水平上升、逐年下降三类变化趋势;协调发展情况整体水平不高,多处于初级协调发展水平,深圳明显好于其他地区,江门最差.研究结论:“珠三角”地区差异比
研究目的:对国家空间规划体系进行分类,探讨国家空间规划模式,为科学构建中国大陆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结构导向性的空间规划体系分为垂直型、网络型和自由型三种.综合导向的空间规划体系分为综合型、土地利用法规型、区域经济型和城镇化型四种.研究结论:政权组织形式、行政组织形式、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影响空间规划体系的特点.垂直型和综合型的空间规划体系是
研究目的:有利于调整和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与加强城乡建设用地调控.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考虑土默特左旗耕地资源在呼和浩特市粮食市场供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预测规划目标年耕地保有量面积为110415.70hm2.农村居民点用地评估中规划目标年预测指标为6545.40hm2.城镇工矿用地评估中规划目标年预测指标为4055.59hm2.研究结果:土默
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欣喜沐浴进一步改革开放春风,深切感悟稳健推进城镇化是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强大引擎和新时期结构转型的强劲动力.回眸"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四年实践,理念创新,目标明晰,资源聚集,统筹渐进,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了一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协调并进,多方持续共赢的创新路径,要理念创新,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目标明晰,发掘社会主义效能优势,资源聚集,促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县21个乡镇土地利用环境影响效益做出综合评价,并分析形成原因以指导乡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大进镇综合指数值最高,说明它的土地利用环境效益最好,河堰镇、敦好镇次之,赵家镇、温泉镇、岳溪镇再次之,义和镇最低;研究结论:城镇环境效益与土地利用强度、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土地开发投入强度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入研究、探索和建立城市建设节地型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在分析中国大陆地区比较成功的城市节地模式——长沙城市节地模式以及其他部分城市在节地方面的先进做法,按照节地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将中国大陆城镇建设用地的节地模式总结、提炼和归纳为3种模式,即平面节地型(向地面要密度)、立体开发节地型(向立体空间要地,实行地上地下立体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乱占、滥用耕地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严格控制城镇非农建设用地无序占用耕地,既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又保障粮食对耕地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低效利用模式,向节约集约用地方向发展,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中国的国情需要这么做,也是中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城镇建设用地滥用耕地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就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解决方法作简要的
土地利用效率是衡量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对天津市武清区2005-2008年基础数据的分析,运用熵权法筛选出武清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单个因素数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天津市武清区的整体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8年单指标的技术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07年数据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总体土地利用效率是呈上升
研究目的:探讨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山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全过程,需要坚持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环境宜居性相互协同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以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以生态文明制度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形成国土生态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基础生
矿产和土地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与土地具有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应当全面、正确地予以厘清理顺.本文试图阐述中国大陆现行“矿地两权分离”的法律制度,表明矿山应分别依法取得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的观点,并对修改完善矿地法律制度提出几点建议,要遵循探矿用地优先、重要特殊矿采矿用地优先、特殊地区采矿限制、其他矿产采矿用地适用物权一般关系处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