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国内经济空间分布与边境经济集聚--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两国三地区的均衡模型,以此分析中国沿海、沿边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对国内经济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01-2012 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等条件下,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都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党中央制定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战略,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的,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全球化运动推动了以集群和创新为特征的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在2006 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我国提出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然而,时至今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未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得到实质性的体现。
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界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首次尝试从出口动态的视角,将出口溢出效应、出口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这三个理论放在一个框架下,试图回答:出口溢出效应是否有利于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以及进入出口市场后的学习和存活。
统计表明,从1978 年到2007 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出现过缩小,之后总体上是持续扩大的;但从2007 年至今,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与之前合起来形成了“倒U”变化的趋势。
制造业曾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并贡献了近1/3 的GDP,90%的出口总额。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由旧态转为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今,中国制造不仅要出去,而且要告别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格局,不仅要有“中国创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在国际舞台树立起“中国智造”的新形象。
基于2005 年至2008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本文从地方政府-企业关系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与企业政治关联对工业产业用地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工业产业用地的扩张,但地方政府干预动机、能力和水平对工业产业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不同。
空间交通优势是指某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所反映的支持其经济社会活动的水平与状态。空间交通优势指数是为评价一个区域交通条件优劣程度及通达性水平而设计的综合性集成指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出口贸易战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出口贸易战略的成功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伴随着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人口红利的减弱性转折和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条件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的出口贸易业受到了巨大冲击。
本文以东北地区34 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二者耦合度的时空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