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

来源 :第六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视角,考察国际上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相对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心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方式,以期对中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要以文本为载体,教学生学习语言,学作者是用怎样的言语形式来承载文本思想内容的。语言是一种技能,在课堂上,只有扎实地学习,积极参一与建构,才会有所习得。文章不是无情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试想:语言如果脱离了情感,那它就是静的、冷的、僵的、死的抽象符号。语文课堂如果远离了情感,也只能是断翅的小鸟和无水的枯井。语言大课堂,应该尽情点击情感、燃烧情感和释放情感。在教学过程中,
高中数学教师,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责,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运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不仅对数学的学习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到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学习,不仅对当前的学习不利,甚至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近几年来,高考特别重视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运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高中学生应在高一年级补习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立方和差公式,做
“特教普学,殊途同归”就是在特殊教育中.针对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运用普通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教育残疾孩子,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不同的途径实现残疾孩子回归主流的特殊教育目标。作为25年来一直坚持在特殊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在课堂中坚持“聋校数学6+1教学法”,即坚持普特融合这个原则,坚持实施六种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特教普学,殊途同归”的教学主张。
基于同文同语和根脉相连的文化,台湾和大陆语文教学参考书有宏观课程理念和微观教学活动的共性,而不同政治制度和价值取向,给两岸母语教学打上了"各美其美"的烙印,但美美与共、教学卓越是两岸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母语教学参考书是承载教育理念和教师实践智慧的载体,台湾国语教学参考书的评鉴能让感受台湾基础教育的精髓,体验教学参考书编者的匠心和一线教师教学卓越的追求.
数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数学史料,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应充实自己的数学史知识。然后,做好数学史料筛选、加工、改进、组合与设计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史素材,将所选数学史自然地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品质和更高的道德情操,以实现新课程理念提出的“学有用的数学”“提高全民数学素养”“弘扬数学文化”的崇高目标。将对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产生
201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基于数学学科特点,正式提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塑造与形成的主要渠道.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线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参与了一些教学研究活动,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自己也看了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环境下,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日益密切,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什么是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教师信息素养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起着怎样的作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结合数学学科,探讨了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叶圣陶先生的母校——草桥中学校,一直以来,倡导"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致力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培养合学生合作、团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数学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而一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在中学阶段养成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多从生活中挖掘贴合生活,贴合学生思想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e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娱乐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习无所不在”的客观条件,自然需要灵活多变的学习空间。而StarC平台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极富空间的技术支撑,给学生带来了深刻而丰富的学习体验,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在数学教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功能延展,教师个体技能的提高,学校教育思想的验证和应用、推广方面要胜过以往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