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南极天文科考平台的改进及清洁能源系统介绍

来源 :2015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国产南极天文科考平台的维修及改进情况,介绍今年上南极的风能、太阳能子系统的测试或验收情况,介绍国产平台的清洁能源系统。
其他文献
利用北极黄河站2003年12月到2007年2月的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其中的日侧极光弧图像(共42493),将其映射到地磁坐标来定量计算极光弧的方向.对任意极光弧,定义极光弧的倾斜角为极光弧序列的走向与当地地磁东西方向的夹角.我们发现日侧极光弧的方向随磁地方时(MLT)的增大而增大,其倾斜角则随着磁地方时的增大而减小.极光弧倾斜角随磁地方时变化发生了反转,反转点平均位于10.5 MLT.同时还发
会议
极光卵的边界位置与太阳风和磁层能量的耦合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极光卵边界进行建模有助于我们理解行星际磁场与地磁场的活动规律。为了克服现有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的不足,我们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可以对极光卵的边界位置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此外,我们对实验得到的极光卵的边界位置与地磁场活动指数AE、行星际磁场z 方向分量Bz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分析,并从这些实验中得
会议
2012年9月27日、2015年3月17日和6月22日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都引发了巨大的地磁暴,其中最大的一次地磁暴DST 指数降到-223nT,是近10年来最大的地磁暴。刘颍等人利用Wind 和Stereo 的遥测和就地观测数据,对这几次事件中日冕物质抛射物的触发过程和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中,我们利用全粒子模拟分析日冕物质抛射物及其驱动激波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并且与1AU 处卫星的就地观测资料做
会议
Using ground-based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optical aurora observations,we investigated one fortuitous event to illustrate the direct responses of the fine structure auroral emission to interplanetar
会议
极盖区极光弧(Polar cap arcs)是极区电离层高纬地区的一种常见极光现象,其形成与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有关,但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联合TIMED卫星的星载极光成像仪、DMSP卫星、SuperDARN雷达以及我国北极黄河站的极光全天空成像仪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研究了发生在2006年02月05日的极盖区极光弧事件.在此期间,TIMED/GUVI在南北半球都观测到极盖区极光弧,且发现北
会议
SuperDARN 高频雷达是电离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根据71个亚暴事件中Hanksalmi 站高频雷达在夜侧扇区(15-06MLT)的观测,对雷达来自电离层的回波数量在亚暴膨胀相起始前90 分钟到之后90 分钟的变化,以及个别回波数量增加事件的高频雷达多普勒速度、极光,以及对流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71个亚暴事件的Hanksalmi 雷达回波总数在亚暴期间下降,其中8个事件中回波数量
会议
The mesosphere and thermosphere region is the uniqu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nd the outer space.In this space-atmosphere-interaction region(SAIR),the natural upward extension of the
会议
Ozone is an important reactive gas in the troposphere,it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to estimate 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However,there are few data of surface ozone over the Arctic Ocean,especiall
会议
利用 2011年~2014年MODIS 云产品数据对北极地区夏季卷云的出现概率、云顶温度、云顶高度、光学厚度、有效粒径大小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了北极地区夏季卷云有效粒径大小和卷云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极地区上空夏季卷云出现概率最高,水云较少.卷云云顶温度主要分布在230~272K(即-43~-5℃),其云顶高度主要在2~8km,4.5~6km 出现概率最大.卷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在小于10 范围内.
An extensive survey of dayside diffuse aurora based on optical observations at Yellow River Station showing eastward or poleward drifting.(5)The stripy DDAs are exclusively observed near the MLN an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