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的督导回访之思考

来源 :全国教育督导研究协作会第十八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督导回访是督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督导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督导回访是对督导报告的一次检验,既要看督导报告中肯定的学校亮点是否继续放光,也要看问题与建议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更要看学校是否采纳建议。督导回访也是对综合督导的跟踪复查,督导人员到学校去主要观察督导报告所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学校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促进了学校“需求”的解决,真正体现督导的严肃性和为学校提供专业性、技术性指导服务的水准,以更好地达到督导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教学能否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在对历史程序性知识定义的基础上,根据英国“新历史科”的宗旨以及国内关于历史程序性知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史料教学、历史理解以及“神入”历史三个方面对历史程序性知识教学做了初步探析,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资历史教学界进一步探讨。
李絜非是我国近代的历史学家,曾为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他不仅在史学理论和地方史志编纂方面成就颇多,而且对历史教育问题也有所研究,对历史的目的与教育作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历史教材设备的选择与运用、历史教师的修养以及历史教学与其他各科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对今天的历史教育及研究仍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在喜迎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之际,笔者想通过“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这一高端平台,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的实战演练是新课改成败的阵地、高考改革的评价手段是新课改成败的试金石、反思新课改之路的未来一任重道远”这四个方面切入,总结一下吉林省通化地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之路上的探索实践与反思。渴望得到同行们的指导,使其今后新课改下的教研工作更加实效、高
教育要回归生活,就必须要重视生活的价值,其中特别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因此,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理应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社会性,通过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完整引导儿童健康向上的生活。
在创设生物教学情境过程中,要重视将知识、问题数字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严谨的推算、思考而得出科学结论,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创设数字化问题情境要遵循适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作者通过几个具体的生物教学案例,探讨了创设数字化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异文化碰撞能够激活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常态课堂教学的深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微型课题是以教师作为驱动主体而展开的课题研究,是教师本人感觉到问题的存在,进而确定研究问题、解决研究问题的草根研究。网络作为跨越时空的教师群体合作平台,建构了教师成长共同体,并凝结了教师基于教育教学问题深入研讨的群动力。两年的研究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从多角度、多
“教师强势”课堂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比如:教师自我欣赏,“教”与“学”分离;设计流于形式,忽视学生需求;教师牵引过重,对话简单低效;过度注重结果,学习过程简化。这样的教学具有强权性、单边性、表演性和功利性。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致力于建构新型课堂。做到确立一个信念:学生自主发展,实现一个转变:转变教学方式,创新一种机制:重塑课堂文化。
教师的“教学特色”,是独到的教育理念、坚定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集中体现。本文试从教学特色形成的三个阶段,对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策略及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并着重提出“教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笔者分析了当今教育制度中存在的矛盾,探讨了如何探寻更多更适应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出,针对教师个体而言,应以身作则,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履行“因材施教”;保持谦虚的态度;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做到不断学习,自我提升;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还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过早的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潜能以及在生活上的自我约束的耐力。
新课改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它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烈呼唤着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的课程哲学,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课程意识缺少的现实,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鲜明的课程意识有助于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及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