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的思索

来源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德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今却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行法律间的“冲突”.究其原因,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权利主体、权利外延不明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上存在弊端等方面问题.本文通过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问题以及传承人认定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双轨制”教育的传承方式,以及“传承体”概念来不断完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而在“有法可依”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纪录片,他们在叙事结构上有着不同于以往纪录片的直接宣教模式,开始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叙事张力,创造了一次次叙事的神话,从重构民族情感经验,到
黄梅戏的辉煌离不开黄梅戏影视的推出.黄梅戏舞台剧创作的不足、影视界片面追逐“高票房”和“高收视率”、黄梅戏从业人员的观念滞后等导致戏曲影视作品的冷落.要改变当下黄
杜国威常被媒体誉为当代香港的“金牌编剧”.然而学术界对于杜国威戏剧的评价分歧颇大.学术界对于杜国威戏剧的研究存在三点明显偏差:一是总体评价过高,对其戏剧创作的成就、
戏剧与电影作为姊妹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尽管八十年代时,电影理论界曾出现过“与戏剧离婚”的声音,但不可否认,戏剧式电影是大量存在的,其中相当多仍然是优秀的
生态纪录片具有影像记录所具备的越界特征和作为生态传播所积蓄的跨域潜能,具有很高的全球传播价值。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生态纪录片与国际市场上类似《地球脉动》这样成功的纪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经济蓬勃发展,2014年中国出境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且逐年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市场.观赏异域风光,了解民俗民情,成为国
本文从社会视角,探讨在现代小城镇再造语境中一般化传统工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并进一步提出如何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结合”以夯实传承基础
高安采茶戏是江西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风雨兼程,创作演出了许多现代剧目和古装剧目,涌现了一大批演艺人才.201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高安采茶戏被列入
河西宝卷作为一种说唱艺术,散韵结合,有说有唱,一唱三叹,有其独特的说唱程式和音调。而程式和音调的保护传承则是说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宝卷传承方式是口传
尽管“古渔雁”千百年来留传下深厚的口头传承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但是,如果没有刘则亭老人的传承、政府的重视专家学者的挖掘、抢救,“古渔雁”民间故事有可能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