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西双版纳为例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马古道遍布西双版纳全境,在这些古道中,在西双版纳除景洪、勐腊的六大茶山片区外,在动海片区,还有南糯、勐宋、贺开、布朗山、巴达、景迈等茶山,其中的景迈茶山,新中国成立后划归思茅澜沧县。这些茶山出产的茶,大部分在勐海加工,从打洛出境到缅甸景栋,然后转运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等地。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这些茶马古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经济社会交通的飞速发展,这些古道仅在偏远地区和大山深处零散分段地保留一些,在人居住多的地方大多已遭损坏,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把茶马古道作为重点调查项目,从实地调查来看,整个茶马古道路网保存不容乐观。西双版纳茶马古道的保护要从云南全省来整体规划,把茶马古道公布为云南省线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纳入法律规定的保护范围,提出西双版纳茶马古道的保护要与充分利用相结合,同时研究工作要先行。
其他文献
古永昌郡由于地处亚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部,郡境内地形错落,山高陵峻,河谷众多,江河成了古道畅通的最大障碍。自西汉开西南夷、通博南山以来,就在这些重要江河上设渡搭桥以保畅通。这些桥梁因在古道中的重要连接作用而备受历朝历代重视,屡加修筑保护,故得以保存至今。根据用材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藤索桥、木架桥、石拱桥和铁索桥等四大类。
无论是普洱茶热的兴起,还是茶马古道热的到来,二者始终作为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难以割裂。使得茶马古道备受社会关注的原因。历史上不断扩大的普洱茶市场需求,使茶马古道不断延伸、发展,并最终贯通各地。茶马古道在促进沿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对外开放,以及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和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而且,在全国上下极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作用必然会像极具亲和力的普洱茶一
弥渡,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地位,使她成为滇西地区有史以来交通铰链不可缺少的一环,并数度成为枢纽线,是历代中央及地方统治中心与滇西通联的必经之地.因此,弥渡历史上古驿道的出现是比较早的.据文献记载,有云南县(今云南释)经白崖(今红岩)至渠敛(今风仪)达龙尾城(今下关);云南县经迷渡至蒙化(今巍山);龙尾城经白崖、迷渡、密祉至定边(今南涧)开南(今景东)三条古道。纵观弥驿古释道,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的
徐霞客他在游览西南时,特别是茶马古道沿途的日记中,对茶马古道这一地势差异最复杂,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壮丽的景色,丰富的民族文化都有逼真、生动的记述。1639年8月16日日记中写下:“又东北盘崖麓而上,二里而下。半里,忽涧北,崖中悬,南向特立,如独秀之状,有僧隐庵结飞阁三重倚之。大路过其下,时驮马己前去,余谓此奇境不可失,乃循回磴披石关而涉之。阁乃新构者,下层之后,有片峰中耸,与后崖夹立,中分一线,
南涧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必经之路,是整个茶马古道庞大交通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含有古街市、桥梁渡口等多个重要遗存。南涧境内主要有两条贯穿南北的古道干线,一为东线,古称“下景东背盐巴老路”;一为西线,古称“走夷方老路”。东线:由景东至南涧过弥渡到大理的一条古道。南涧境内虽出产茶叶,却因食盐(磨黑井和按板井)匾乏影响人民生活,而景东、镇沉一带盛产食盐。这条骤道自然就成为了大理西南部与产盐地区的重要
马帮开辟了“茶马古道”,同时也创造了“茶马古道”文化,并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者。同时马帮目睹了当地各民族的文化,并在无意中吸取了其中的成分。马帮使各族间互通有无,很多时候是以物易物,这也使各族在饮食文化上互相产生了影响,马帮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使者,为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边茶贸易”作为一种连接内地与藏区的古代贸易形式,其贸易制度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变迁,虽然最后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但其具有深远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边茶”贸易及其所产生的“茶马古道”,实现了“羁縻”政策,从而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边茶”贸易的发展和“茶马古道”的产生,促进了川藏和滇藏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边茶”贸易不仅促进了内地产茶地区经济的
鲁史古镇保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茶马古道的网状贯通,使这种种文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各种宗教并存。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街、民居、戏楼、衙署、会馆、商铺、渡口、桥梁、古塔以及原始榨油工艺、传统小吃、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国际通道,茶马古道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其崎岖险峻和通行之艰难亦为世所罕见。千百年来,四川茶叶正是在人背畜驮,历尽千辛万苦的情况下运往藏区各地。四川茶马古道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一条商贸之路,经济命脉,无论是以茶易马、还是以物易物,内地与藏区由此相通;它是一条文化传播交流之路,古道上从四川
景东历史上自与有着同“南方丝绸之路”声誉和价值的滇藏茶马古道开通后,千百年来,人们在古道区域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道的大部分重要路段用青石块铺筑,河道架桥梁或设渡口,人口密集地点建集镇,呈现出繁华的景象。如今在部分古道的坚硬青石块上,还留有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多少岁月中马帮走过的痕迹,可见古道的天长地久。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通过几个月的调查,在境内的南北向哀牢山、无量山及川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