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

来源 :2009年华东地区血液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十三次血液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征之一,超过80[%]的病人有骨量减少和溶骨性损害,即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 。本文介绍了MB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二尖瓣与肺静脉血流频谱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OPCABG)吻合远端血管期间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9例ASAⅡ或Ⅲ级,行择期OPCABG手术的患者,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连续心排血量技术监测OPCABG患者术前、吻合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DA)、回旋支(Cx)和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变化。主要指标包括经二尖瓣血流频谱(T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rdiac angioplasticbridge graft sugery,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例行择期CABG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组。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采用乳酸林格、人工胶体和红细胞悬液维持CVP和PCWP在8.10cmH2O左右,维持HCT不低于30%。分别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维持稳定
目的: 观察分次预注咪唑安定对老年病人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皮质醇的影响。方法:65岁以上,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16)。Ⅰ~Ⅲ组为实验组,诱导前5min分别静注咪唑安定0.01mg/kg、0.02mg/kg及0.03mg/kg。Ⅳ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ml。各组5min后补注咪唑安定至0.05 mg/kg。随后以芬太尼2μg/kg、依托咪脂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围术期对脑损伤蛋白S100BB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组(E组)、对照组(C组)各15例。E组将依达拉奉0.5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于体外循环前30分钟内静脉输注,C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1)、CPB结束时(T2)、CPB结束后6h(T3)、24h(T4)、48h(T5)测量S10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明显增长。老年人有其固有的病理生理特点,除原发病外常并发全身各系统多种疾病,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合并症的发生。老年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管理至关重要。本文现将医院麻醉恢复室近两年来老年病人(> 65岁)的管理体会做一总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行腭咽成形术(UPPP)的麻醉特点是,患者一般身体较胖,气道狭窄,长期慢性缺氧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围手术期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气管插管、拔管等均可发生致命的危险。本文现将近年来从事该手术麻醉的体会做一总结。
本研究对心梗后频发室颤行OPCABG手术麻醉处理1例患者进行介绍,本例患者常年高血压,吸烟史,此次突发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急诊行PTCI术,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仍旧频发室颤,考虑患者急性心梗后体内内分泌神经系统失调,交感肾上腺髓质过度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另外患者焦虑,应激,进一步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同时血电解质紊乱,血钾较低,使得患者心室纤颤闽值降低,频发室颤,加重心肌损害。患者经内科治
临床上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较为困难,其对传统性镇痛药物反应相对较差;如糖尿病继发的神经病变常缺乏根治的治疗方法。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痛苦,改善与提高患者架体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疼痛科医生圣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口服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止痛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措施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以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疼痛100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尤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本文介绍了麻醉药诱发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分析了麻醉药的应用剂量、使用时间与神经毒性的关系;麻醉药诱发的神经毒性与大脑发育程度的关系。
本文目的是根据现有的文献,讨论关于高氯血症引起外源性酸中毒的效应。因而,回顾下已经明确的酸中毒的细胞效应,据相关文献记载,两种类型的内源性酸中毒与剧烈运动和酮症酸中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