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公用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网络

来源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江苏省博士后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政策、加大有效投入、构建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引进高科技人才等政策与措施,江苏省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网络已经形成.然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结构不合理、服务装备相对落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不足以及缺乏公用平台型技术支撑等因素是江苏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公用平台型技术支撑缺乏的紧迫问题,江苏省应坚持政府专项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建立公用技术服务平台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高端配备与产业集群相结合,创新公用技术服务平台的优化配置方式;坚持发展思路与运营模式相结合,创新公用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坚持人才保障机制与服务招商模式相结合,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网络.
其他文献
本文从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华留学生心理特征及健康标准、对比我校中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体制、探析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建立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
本文从分析俄罗斯留学生的发展现状入手,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因及留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认为中俄文化间的显著差异,给出构建在文化差异基础上的管理策略。
各国留学生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政治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信仰、风俗习惯。由于文化的差异,给留学生日常管理带来难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困惑和文化冲突,极大影响了留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也给管理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学生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但是,由此而引发的对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的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又制约了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
分析了博士后制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从提高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师资水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博士后制度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作用.并提出从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发挥政府引导,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博士后制度,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对企业博士后制度和校企合作内涵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博士后制度搭起了校企合作桥梁,拓展了校企合作途径,有利于构建共谋发展、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针对企业博士后制度中校企合作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健全博士后科研选题制度,科学管理,规范合作,重视校企双方交流,尊重市场规律同时遵循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企业博士后制度,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
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博士后事业的根本任务。文章阐述了企业博士后制度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博士后制度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而言,表明博士后进企业,科研选题是关键,同时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加强同协议高校及导师的沟通等。
在当今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为主题,围绕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1)博士后制度优势与深化校企合作;2)博士后工作与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3)博士后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模式;4)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园区;5)企业资本与高校科技资源整合;6)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7)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与环境
博士后在"产学研"过程中有必要转换角色,在论文发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发展和专利保护,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并举."产学研"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珍惜国家扶持契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博士后"产学研"过程中的知识成果亟需完善合理的价值评估和权责保护体系,寻找合适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模式,保护企业和博士后双方的利益,保持"产学研"联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总结分析我国博士后工作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任务,提出了一种以高校为主体的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转变的新模式.为了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校师资培养的双赢效果,从这次层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提供集中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孵化科技企业.高校与园区企业的合作模式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本文从四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评价体系和孵化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