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病中七日记》作者吕碧城辩证

来源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z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纽约病中七日记》的文体风格特征的详细考证,对比了吕碧城的文言文的“细部特征”的异同,参以前引其反对以白话代文言的表述,对碧城的通俗文艺观当有更加全面而真实的认识。
其他文献
明代《楚辞》评点的底本主要有旧注本与新注本两类,具体来看,则又有旧注删节本、旧注融合本、旧注变异本与新旧融合本之别。这种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归因于时代背景、学术风尚的影响,刊刻者价值观念、宗尚喜好的定位等,它们与评点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张溥的文学史观体现在其对历代作家和作品的批评之中。首先,张溥以“文因世降”为出发点考察历代文学;其次,又从“文章代变”的角度修正了“文因世降”所带来的是古非今的片面性;最后,立足于“穷则变,变则通”的通变思想,解释文章代变的原因。
从《归田诗话》看,瞿佑因早年耽于诗歌学习而形成了良好的诗学素养。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流露出明显的炫才意识,将自己的诗学素养在小说中作了不遗余力的展示,从而使《剪灯新话》成为“有诗、有歌、有词”的“诗文小说”代表作,并使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自况意味。就题材而言,《剪灯新话》多“依红偎翠”之作,显示出瞿佑尚真主情乃至带有浓郁俗艳色彩的文学观念,而这与杨维桢在文学上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由中国学者陈文新、韩国学者闵宽东合作完成,是中文图书中第一部关于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资料的系统而完备的专著。本文就其编写宗旨和主要特点作了具体说明。
胡应麟的小说理论研究从整体而言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即郑重审慎的研究态度、以文学艺术标准取代传统史家品评标准和传统与新变的矛盾挣扎。这些特点使胡应麟的小说理论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已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趋势,对现当代古代小说研究思想体系的构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玄奘西游故事由历史传记逐渐演变为叙事文学,经过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一历时久远、塑造者众多的成书过程中,不仅有民间艺人的讲唱言说,也有文人的踵饰其华,甚至还有宗教徒们的附会修撰。这个加工、改写的过程包括了旧有文本的复述改写;也包括了新文化因素、新文本的渗入;甚至有一个宗教徒以性命修炼思想比附西游故事的环节。最终经过文人写定者创造性的改写,而得以成书。
西王母最早在《山海经》中以异形的姿态出现,后来从不老不死之药和蟠桃的管理者的身份,跟人间的帝王交会。或许由于她已从当初的同时具有两性的存在变为女性原理的体现者,因此,为更新她的不老不死的能力,需要男女的交会。然而,在人间找到合适的交会对象并非易事,也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创造出了西王母之对偶神东王公并使其每年一次与之交会。不过,道教教团逐渐使其神灵阶层化,以东王公作为天帝,西王母作为最高住
在侠义小说史上,《水浒传》代表着侠义传统的新变和“侠义精神”的重新整合。这一整合主要表现在“侠义”向“忠义”的演变中,于是“侠”与“英雄”终于得以合流,“私义”一变而为“公义”。同时这一演变,也是对豪侠精神的文化洗礼。我们不论将之归为“英雄传奇”抑或“侠义小说”,都不能忽视它源远流长的“侠”之传统和文化谱系。它已把历史上的“游侠”转变为具有报国公心的“团体之侠”,并直接影响了清代侠义小说的创作。
《觉民月刊》是近代中国跻身於《六合丛谈》、《七日镜览》、《格致汇编》、《益闻录》、《经世文潮》这六大以时事政论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影响的期刊之一。《觉民月刊》不遗余力地鼓吹与呼吁‘新民’思想, “觉民之责”。不仅以输入文明为帜志,亦为读者提供了创新的诗歌、散文、小擦、戏曲舆文学评论。其诗作倡导“以我为诗,而不以诗缚我”之主义,其散文,以梁启超之新文体为楷模,表现出自由化、通俗化、半欧化的倾向,从文
《儿女英雄传》观察与表现女性的视角有了大的转换。它通过摒弃前代小说尤其是明清章回小说对女性轻视甚至丑化的叙写方式和观念,堆积旧小说中所有受人欢迎的人物模式。打造了一位集侠义、美貌、德才于一身的女性形象。这种近乎完美的理想女性,虽然反映了作者幻想世界里的自我麻醉,是他的“白日梦”,但作者突破文人的思想束缚,突破男权思想的藩篱,极力赞美女性,对近代文学中主张女性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赞赏女性才能的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