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非免疫缺陷患者原发肺隐球菌病的CT及PET征象分析

来源 :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人群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肺部CT 及PET-C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CT(n=6)及PET(n=2)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1例合并Gushing综合征,余5例无基础疾病,6例患者均无明确家禽家畜接触史。本组病例肺部CT表现分为结节或肿块型(n=3)、实变型(n=2)及混合型(n=1).3例结节或肿块型病灶均为孤立病灶,直径分别为0.8,2.5及3.5 cm,分叶状,其中2例见毛刺征,2例病灶周边可见磨玻璃密度影,2例可见偏心空洞,空洞壁光整;2例实变型病灶周边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内部均可见支气管气像,1例可见空洞形成,空洞形态不规则,内壁不光整;1例混合型可见上述各种征象。2例PET均表现为18F-FDG摄取不均匀增高,SUV最大值分别为4.8~7.3及14.5~24.0。结论:非免疫缺陷人群中原发肺隐球菌病患者年龄多较年轻,CT显示病灶形态具有多样性,常可见环绕病灶的磨玻璃密度影及病灶内部支气管气像或空洞形成,PET多表现为不均匀的代谢异常增高,从而不易与恶性肿瘤鉴别,结合患者年龄、临床检查结果及形态学特征有利于得到正确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CT灌注成像BF值与肿瘤微血管超微结构特点的相关关系,以进一步阐明CT灌注成像的机制。对象与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间本院经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肺癌切除术和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4~73岁,平均57.9岁;鳞癌12例、腺癌13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腺鳞癌3例。依次经过CT灌注成像扫描和后处理,微血管超微结构电镜检查,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MRI方法,探究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长效神经系统加工机制以及针刺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途径.方法:30例右利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73±9.29)岁,平均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在针刺前、针刺后、针刺后1个月分别接受3 次静息态功能MR 扫描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空白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接受同样的静息态功能MR 扫描和动态血压监测.针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MR研究功能电刺激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在康复后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的异同.方法:24名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均为单侧上臂轻瘫症状、右利手、首次患病,认知功能满足MMSE 评分>21,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功能电刺激组.患者在卒中后亚急性期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及静息态功能MR扫描,1个月后复查.复查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做训练前后组内分析,观察组内康复前后的运动功能改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MRI及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损伤,探讨DTI对检测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应用3.0TMR对3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颈髓病变区信号不同,将CSM患者分为高信号组(A组)和等信号组(B组),对照组为C组。MRI分析DTI图特征。比较FA值、ADC值、E1值、E2值、E3值、MD值、E⊥值、2E1/E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MR神经成像技术(MRN)对周围神经病变显示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30位志愿者及100例有周围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行颈段或腰骶段常规扫描序列、高分辨周围神经成像序列(3D-STIR序列)扫描,并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比较MR周围神经成像(MRN)图像对正常及病变周围神经的显示效果。结果:高分辨MR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可清楚明确的显示所有志愿者臂丛或腰髓丛神经的构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史特点和MRI影像特征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结果:肿瘤2例发生于幕上,与上矢状窦关系密切;2例位于天幕区;4例发生在小脑区;肿瘤呈现脑外肿瘤特征,信号特征与脑膜瘤相近,但较不均匀;增强后病灶强化显著,并与静脉窦关系密切;5例可见脑膜尾征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共2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7例仅行CT平扫,1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余8例未进行CT平扫,直接进行了增强扫描。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5~81岁,平均62岁。由2名从事头颈部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对病例特征进行评价分析,内容包括:病灶边界、密度、强化特点、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化放疗过程中ADC值的变化,探讨DWI对化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3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铂类化疗及头颈部IMRT正规鼻咽癌化放疗治疗方案。依据化放疗原则,制定MRI检查计划,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每3周1次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即第1次化疗前1d、第2次化疗前1d、第1次放疗前1d、第15次放疗及第30次放疗、治疗结束1个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在本院收治的2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5例,女15例,男女比例1:3,年龄33~73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18例在本院进行了超声检查。全部病例均为单发病灶,根据病灶在腮腺内位置,将其影像表现分为3型:第1型,病灶位于腮腺浅叶,紧邻腮腺表面,不与下领后静脉
目的:在不影响OSAHS患者疾病诊断及上气道相关径线测量的条件下,应用128层CT管电流调节技术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将4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Siemens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分别以管电压100 kV(n=20)及80 kV(n=20)在三种呼吸状态下(平静呼吸状态,Muller动作呼吸状态,反颌呼吸状态)进行CT扫描,分别测量三种呼吸状态下腭后区、舌后区最